☆、 第二十六章 边塞无劳天子忧(二)(3 / 5)
。“此亦算得是离间计,一旦军臣单于死,伊稚邪与于单反目,届时如果我大汉能够抓住时机,必可一雪百年之耻。”
“弘卿难道不觉得此计过于毒辣,一旦内乱起,不知多少匈奴人死于此。”刘彻笑着说道,“有失仁德啊。”
“孙子曰: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臣以为主父大人此计已得间之髓,非圣贤仁义如陛下者,不能用之。”公孙弘听到刘彻这么说,自然知道他这是在讽刺和他同为儒家的董仲舒,虽然从国家治政的角度来说,对于董仲舒的许多学说他是极度不赞成的,但是对于孔孟皆倡导的仁德,他还不至于当着皇上的面赞同他刚才的讽刺,只能故作不知。
“这次匈奴盗边,虽然右北平险些被攻破。不过,辽东城却立下了大功啊,辽东城城主李磷率领骑兵阻敌,杀敌数千,后来又领兵解右北平之围。韩安国送了奏折来,要举荐此人。”刘彻大概知道自己的心腹大臣的意见之后,就将注意力转向了另外一件事情。
“不知皇上之意?”刚才主父偃的奏折中已经提及了辽东城人马参与战斗的事情,对于此事公孙弘自然是知道的。
“他们二人未得朕意就私纵了匈奴的左谷蠡王,韩安国在他的奏折中给了解释。说是如无匈奴左谷蠡王在,单凭辽东骑兵绝无可能解去右北平之围。”刘彻说道,“想来他们胆大包天,已经和伊稚邪谈妥条件,伊稚邪才如此配合的退兵。”
“主父大人想来也是心急。”公孙弘听出刘彻并无责怪之意,便随声附和道。
“那么,弘卿以为,该如何封赏这个李磷。我大汉对匈奴,从未有如此之大胜啊。”刘彻心中其实掩不住高兴,毕竟从他有生以来,汉朝第一次真正胜过了北面那个强大的国家。
“李磷乃白衣之身,虽有大功,恐怕也不宜给予太大的封赏。”公孙弘说道。
“这是为何?”刘彻不由得有些不乐意了。
“先有卫将军以击匈奴而得封关内侯,再有这李磷凭边功白衣晋升,臣恐怕长此以往,边将们会自开边衅以求封赏。届时,国家反受其乱。”公孙弘解释道。
“这……”刘彻顿了顿,虽然说他自己十分乐意见到武将们的斗志,但是公孙弘所说的也不能不防,毕竟现在关于诸侯王的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朝廷不能在对匈奴的战争中掌握进程,那么可能会被诸侯王有机可乘。“既然如此,先召李磷来京晋见,再议其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