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军国民化(为新书求支持)(4 / 5)
需要看到的是,尽管识字率要提高,但是国民的素质,依然有待提高,相比于普通民众,军人更讲究卫生,在农村,最干净、最整洁的家庭,不是士绅、不是教师家庭,而是在乡军人,他们把部队的内务习惯带到了个人生活之中,而我们现在的目的,却是为了通过“全民化的军国民教育”,让所有的国民都接受新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
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一个名义,即便是“分权”,即便是防患于未然,也都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名义。就像永远都不会有人知道,唐浩然此时所考虑的并不是“国民改造”,而是考虑如何制约教师在乡间的影响力,从而稳定乡村。
从桌上的烟盒中取出一要雪茄烟,叼在嘴里,点着雪茄后,唐浩然深吸一口烟。
“因而朕以为,正是要以在乡军人为核心来发动和控制基层,推动农村的现代化,现在的农村也只有在乡军人最有组织性、纪律性以及足够的文化和见识,能够担负起这一重任。至于说地方势力集团,那也是中央政府控制下的地方势力集团,正好可以应对县、府自治化后地方主义抬头的倾向。不管你是乡自治,县自治还是市自治,中枢都能通过各级在乡军人会来维持对最基层的控制。”
作为陆军大臣的商德全,这位因后贝尔战役而为西方军事界推崇的陆军元帅,在听到陛下这么说时,立即露出了赞赏的神情,但同时却明白,这个方案想获得政府的支持只怕有不少难度,不知会有多少人一直担心“军人干政”,怎么会让退伍军人来控制农村?
尤其是现在,在帝国建元六年之后,民政官体制正在受到地方的挑战——来自各级咨议会的挑战,各级咨议会已经开始不再满足于仅只做为一个咨议机关,他们同样在渴望着权力,而实际掌握着权力的民政官,一直受到咨议会要求自治的挑战,现在,在乡军人的出台,显然是针对咨议会的自治要求。
当然,在这里,绝不会有任何人去质疑陛下的言语,甚至在像袁世凯这位前驻东瀛总督看来,咨议会根本就是祸害——至少在东瀛,地方自治所导致的势必将是地方势力的崛起,而这甚至可能会影响到中国对东瀛四省的控制,但是对于咨议会,作为中国行政体系中唯一一位总督的他,并不能说三道四,毕竟,成立各级咨议会是陛下的要求,甚至就连南京都是帝国咨政院,就连忙陛下都会提及,在时机成熟时,发挥着一定的国会职能咨政院将会成为帝国国会,参与到国宪的制定。
当然,这是未来——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