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7章最暗黑(下)(6 / 10)
的一面。为何,司马迁是也。
太祖看了十七遍资治通鉴,于是多次无尝援助友邦。
有人说我也看过了,但你有那能力耐心才情深入地看进去了吗?恐怕连那大段的臣光曰都不会去看吧。
看了那么多遍,又看进去了,那么会多少受它的影响,包括司马光对权谋、历代兴亡的认知。
程氏儒学影响了朱熹,朱熹儒学影响了明清,因此产生了多大的变化?
同样,这种认知也影响着舆论。
不过知道了王巨计划,韩韫也没有担心。
继续着……
但这件事非是发生在京城,而是在密州。
王巨一直担心着汉人留恋家园故土,也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完全对。如后来的打工潮,如果京城户口放开,相信一半人会选择迁离家园,去帝都生活。
之所以古代百姓不愿意迁徙,原因很简单,大多生活在封闭的环境里,因此不了解异地他乡的情况,那么对异地就会产生畏惧。所以唐初多次迁徙百姓到宽乡,百姓却不愿意配合。
然而武则天迁都洛阳后,许多关中百姓自发地去中原了,于是洛阳一带人烟迅速稠密起来。
现在也一样,随着邮驿司的设立,书信得以往来,甚至许多人还汇钱帛给故乡的亲人亲戚,张行观又刻意安排了许多百姓,亲自回来现身说法。
再加上赤贫百姓真的多啊。
连饭都吃不饱了,彼岸又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所在,还会留恋家园吗?
再加上官府不再阻拦了,又是夏麦还未熟,闹春荒的时季,因此大量百姓开始涌向几大港口。
但与前两次不同,第一次大规模迁徙乃是前所未有的旱灾,第二次是官府主持,这次无灾又无官府主持,因此一些欠下高利贷的百姓,也偷偷模模地连夜逃向几个港口。
于是事儿来了,百姓投奔你们,我们没权利反对,这是朝廷准许的。然而这些百姓还欠我们高利贷呢,得偿还给我们吧。
一些大户派来仆役,找人抓人。
开始时,几个管事没有干涉。然而这一抓,避免不了发生许多凄惨的事,甚至当场捆绑起来,打得死去活来。
这些管事现在生活变好了,可以前同样多是贫困人家出身,看不下去了,便悄悄对临时安置的百姓传话,你们那一个欠了主家的高利贷,立即上船,当然,在船上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