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3章找骨头(下)(4 / 6)
引起大规模反复兑现的现象。除非一点,那就有一些德高望重之辈,如文公,他登高一呼,让全国所有使用绢交的人去银行司兑现。就是那样,也未必引起灾难,毕竟这是向全国发行的。而且出现这种情况,朝廷不处理吗?”
“百姓认可最重要?”
“正是,其实某一天,银行司里金银足够多,说不定绢交都会完全取代铜币,仅需要少量铜币找零,就可以了。就连金银以后也多半当成一个真正的本金,备放在银行司里,罕有流通了。而且臣昨天与章子厚商议许久,一是为了迅速凑集更多金银,二也是为了防范。”
“说来听听。”
“我们还没有完全想好,现在只想了三条策略。第一条下诏让南方明文规订,一两银价值两千文,一两金价值两万文,用金银替代相关的税赋。”
宋朝主要的金银产地就在南方。
虽然宋朝因为王巨提议,对金银不再征过城税了,但因为种种原因,金银价比,还是比北方的低,一两银子不过价值一千五六百文。
如果这道诏书传达下去,就会有许多人用金银交税。
毕竟那会省下去许多钱。
朝廷支付的不过是一些运输费用罢了,它们都是贵重金属,能产生多少运输费用?
“这倒是一个好办法。”
“第二条策略就是利用内库,内库主掌榷香,大多数香料玉石多从内库流出,那么可以让百姓在购买一些紧缺商物时,以金银优先。但莫打折扣,否则就会引起百姓恐慌。”
“内库能力有限啊。”
“也是,况且还不能引起百姓恐慌,就更有限了。因此才有了第三条,让个人进入。”
“个人进入?”
“彼岸承诺的,再加上现在陛下拨出来的,未来还能凑集到的,最终能得到四百万两金,这是极限了,然而银子数量可能会更多一些,毕竟倭国那边几个银矿在迅速开采着,并且还有许多工匠与倭国权贵继续在寻找新的银矿。因此未来,将银子数量增加到三四千万贯是不成问题的。就着这个数据,当八成契股。余下的由个人拿出两千两银子,或者同等值的黄金。”
“这个……”
“比较,臣昨天晚上与章子厚说了很多,比如说青苗法、市易法,介甫公推出这两条新法,本质是错了吗?但执行下去的结果呢?为何,因为非内行人执行,又为了政绩,或者为了中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