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进京(2 / 5)
人进京鸣不平?
王巨似乎猜出赵顼的想法:“陛下,有很多事,臣也不敢说,比如刑不上士大夫,其实祖宗都斩杀过一些不法的士大夫,不但祖宗,彼岸也处决了两个严重不法的干部,三名干部流放处罚。因此双方的世界观不一样,对于我朝来说,将文公贬为池州知州算是很重的,但对于彼岸来说,这样的处罚却是不痛不痒的处罚。因此臣就号召,以后着重培养张睦那两个孩子,这才平息了他们的怒气。”
“这样就平息了?”
“祖宗说齐人,现在渐渐演变成一个口号,彼岸执行的却是真正的齐人,所以提出三公,不管是谁的子女,都不会有重点培养或者刻意善待二字。臣提出着重培养,那是破例之举了,不然如何平息他们的愤恨?”
这样就平息了?
赵顼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但不由他不相信,且看那些干部部守则吧。
其实这就是彼岸新政策新思想的作用,现在彼岸还尽量封闭着,一旦王巨重新回到彼岸,则会主动放开交流,那么到时候这些新思想新观念,就会对宋朝百姓产生强烈的冲击。
但现在为了不让赵顼产生更多的联想,王巨也没有多说:“陛下,民间说,惯子不孝,肥田养稗稻。祖宗想善待士大夫,是想让他们更好地报效国家。然而善待过头了,于是士大夫不是想如何报效国家朝廷,而是无法无天。”
这只能私下里与赵顼交流一番。
如果当面说出来,王巨则会成为士大夫的公敌。
“此外还有两件事,第一件事是彼岸又从倭国找到了一个银矿。”
“哦,”赵顼眼中闪过一丝惊喜。
“不过因为银矿之利,倭国有许多贵族垂涎,包括倭国天皇,所以他向海商们提出请求,让他们的使者搭乘海商的船只,出使我朝。”
“倭国皇帝不能节控之,难道倭国如唐朝的藩镇割据一般?”
对倭国的古历史王巨也不大清楚,不过根据手下的禀报,大约地了解一些,他说道:“也不全类似于藩镇割据,大约介于藩镇割据与南北朝的门阀制度之间,倭国中央有一定的集权与控制权,但各个贵族也有自己的独立权,同时豢养了大量武士,或者这么说吧,类似于安史之乱前的唐朝。所以我一介嘱咐彼岸的海商,可以参与寻矿采矿,但不用去控制这些坑矿,银矿挖出来,冶炼好了,用我朝的商货与交换。那么无论这些贵族为了这些银矿打得头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