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5章与活人斗,与死人斗(上)(4 / 6)
之大不韪,学习唐朝的前期,强下命令,不让百姓外流?
然而越是束手无策,梁焘心中的仇恨就越深。
正好文彦博因为错杀张睦,贬知池州。
处州离杭州不算太远,而且他与文彦博还有书信往来,梁焘迅速得知。因此他写了一封信给富弼,希望富弼出面,劝说皇上,再怎么说,只是一个小商人,而文彦博做为三朝重臣,如何为了一个小商人,而“重贬”到池州呢。
确实梁焘是这么想的,士农工商,商人乃是最下贱的一个群体。
这个想法……当真如此!商人当中也有好人的,而一些大地主的做法,比商人更黑心!不过千百年来就是这种观念了,实际说起来宋朝还算是好的。
那么司马家怎么有人经商?如果这么问司马光,司马光准得抽人,俺们家族是有人经商,但是什么人在经商,而且他们敢凌架于士大夫之上吗!
同时梁焘又零零碎碎地说了许多王巨的坏话。
信未到富弼手中,富弼就已进京。直到富弼羞愧地回来,才收到梁焘的信。
开始时富弼也未多想,更没有回信,而且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了。
但是这时候又发生了两件事,重新点燃了富弼的不满。
朝廷又派李定来洛阳,调查那些随富弼进京乡绅的平时做为,其实相比于安焘所带来的乡绅,洛阳这群乡绅素质要高得多,有的乡绅在乡里名声还真的不错。
当然,这些乡绅都是有来头的,银行司是是非非不管了,可是朝廷要执行齐商税,让他们不乐意了,这才随富弼去了京城抗议。
然而以李定对旧党的仇恨,那是省怕事儿小了,不怕事儿大了,这是一个大好的机会,于是在洛阳是真正的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李定这种宁肯错杀千人,不愿放过一个的做法,让富弼终于又恼火起来。
再者就是耆老会。
王巨提议下诏拆散耆老会,有许多老家伙不愿意离开洛阳。
那怎么可以呢,你们不离开洛阳,继续象以前那样时不时来一个聚会,王巨在京城那就难受了。
因此给了李定一道命令,让他“劝说”这些耆老们,速速各回故里吧,省得到时候朝廷真的按照制度来,你们就难看了。
李定于是一个个找上门,到了他嘴中,说话就更难听。干嘛,还想继续聚集,结党成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