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科举考试(3 / 7)
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给了寒门子弟晋升的机会,这将大大打击士族门阀和贵族官宦的势力。这种政策对于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
虽然不少大臣在朝堂上的反对科举考试,但看到天德皇帝对科举考试的决定不容置疑,全力支持的态度,知道再怎么反对都动摇不了皇上的决定,更不会影响事情的发展。何况皇榜已颁布,科举考试已是势在必行。反对的声音也就惭惭地平息下来。科举考试按照步骤有条不紊地开始进行。
宝宝左思右想,要想名留青史或者实现一番理想,总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这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什么可以白吃的宴席。自古以来凡是倡导改革之人,似乎都没有得到什么好下场。比如商鞅,尽管他的改革使得秦队成为当时代最强大的军队,自己也没落的个好处,最后还不是被五马分尸。又比如说那个王安石,最后也是落得个众叛亲离,郁郁而终之下场。还有那个什么戊戍六君子,血溅菜市口,死不瞑目。从来也不可能有一个帝王自始至终,一如既往的信任一个臣子。那些臣子要么生前风光,死后被掘坟墓。要么就是生前凄惨,死后风光。反正这帝王的宠爱就是世界上最不可靠的东西,说什么没有了,就什么时候没有了。要想生存下去,不被人算计,就要学会算计别人,预防在先。原本宝宝打算隐藏自己的实力,不显露才华,让人完全摸不透自己的底细,好好的在这一世潇洒的走上一回。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躲了三年,还是被奸诈的皇上给找上了,既然躲不过,就只能不躲了。宝宝既不想做权臣,也不想救国救民的理想主义者。他只想能够与自己的家人和所在乎的朋友一起快乐的生活。
人们总是对于自己得不到的东西孜孜以求,对于自己早已拥有的却不屑一顾。宝宝总结了那些变法失败者的教训,总体来说就是“识人不清,用人不明,手中没有自己可以依仗的势力。盲目的做愚昧忠君臣子,依靠不能依靠的弱者,相信不能相信的帝王承偌。没有提供足够的利益吸引追随者,无法持续的团结既得利益者。” 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依靠,所谓的特殊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虽古人有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说法,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手中有足够的力量可以指挥,所谓巧妇难解无米之炊,心中有再多的计划谋略,若是没有足够强悍的实力,没有充足的人力资源,再怎么有本事的人也无法将那些计划谋略一一实现。
宝宝从不认为做一个单纯善良、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就能让自己的对手放弃争斗,让自己有可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