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风起 (1)(6 / 23)
、医护和军需生产。其他十六个方阵则分别由驻扎在天庆北疆的北疆军、驻扎在天庆南疆的南疆军、驻扎在天庆西部边陲的西护军、驻扎在天庆东部边陲的东护军和负责京都防卫的禁军组成。北疆军、南疆军、西护军、东护军和禁军在军中各自抽调3000名官兵进行训练,然后再逐步淘汰。北疆军、南疆军、西护军和东护军最后剩下1056名官兵为正式人选——每军组成3个方阵,每个方阵为352人。禁军则剩下1408人组成4个方阵。
从各军淘汰下来的人员中再选出5000人,组成卫戍营。负责“阅兵营”及阅兵当日的京城守备任务。其余人员编入后勤营,负责参加阅兵的官兵后勤保障。如洗衣、烧饭、劈材、打扫卫生等等。国事处官员则奉护国侯杜侯爷之命,从后勤营中选调了100名官兵,作为剧团的警卫人员。
传统思维强调“男主外女主内”。古代战争又多为使用冷兵器的近身搏斗,对力量的要求决定了战场主要是男人的舞台。所以,无论是前朝还是相邻各国,都从未有女子进入军营为职。天庆此次能够建立女兵营很不容易。不但朝堂上反对声大,民间的反对声更大。
尽管朝堂上有八成以上的文武官员反对建立女兵营,杜宝宝还是坚持己见。加上天德皇帝冷天玄态度坚决,瑞王爷(怕杜宝宝翻脸,不得不支持)投了赞成票,女兵营还是在众多反对声中成立了。女兵来源主要为那些父母双亡的孤女。
考虑到女兵的特殊体质,第一年朝廷即给予她们每月俸禄为五两银子。这个待遇不仅高于同类男兵的俸禄,也高于天庆其他行业打工人员的待遇。再加上朝廷给予女兵及其家庭的其他一些优惠待遇,使得不少家境贫寒的女子也纷纷要求报名参加。这一下,原本当初打算招收500名女兵,最后实际录用了1200名女兵。
为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朝中文武官员一致要求女兵与男兵训练时必须分开管理。禁止男、女兵近距离接触,所谓“慎使三军无相过”。他们认为男兵女兵混杂一起,不仅会影响阅兵训练的正常进行,而且有伤风化。这无疑与他们受到的封建传统思想教育密切相关。
为解决女兵的训练,在西大营中建立了一个“营中营”——即在西大营的东北角用石块砌了一道石墙,建立了一个特殊的营区。营区的外围由禁军日夜巡视。未经阅兵总指挥瑞王爷同意,持有其颁发的手令。任何人不得进入“女兵营”,违者将受到军法制裁。
至八月上旬,参加阅兵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