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 / 6)
得往后退几步,将自己的身子藏到一颗老槐杨树底下。待一行人浩浩荡荡地从她面前经过,这才快步走向大门。
由于寒食清明两大节日将至,官员们按例休假七天,顾沾卿今日并未去御史台就任。他此时正坐在水榭之上的凉亭中,低头细细摩挲着平日里经常佩戴的玲珑玉佩,眼神空洞而迷离,说不出是喜是悲。沈挽荷见到他毫发无损地坐在那里,内心的担忧顿时消去不少。
“挽荷,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不多走走?”顾沾卿见她过来,立马回神,含笑问道。
“街上行人多,眼花缭乱慎得慌。”沈挽荷难得如此俏皮地回话。
顾沾卿但笑不语,只是满目温柔地看着她。
“对了,方才看到一行人在门口立着,之后又见着一个宦官,不知所为何事?”沈挽荷想起刚才的情景,欲问个明白。
顾沾卿听后内心一滞,恍惚了一阵子,决定三言两语带过:“没什么,公事而已。”
沈挽荷内心仍有疑虑,顾沾卿却不愿在这个话题上再做纠缠,扯开道:“清明那日,你可有其它安排。若没有,我们还如往常一样去白马寺上香可好?”
沈挽荷幼年失去双亲,流落异乡,早已忆不起自己曾经家住何处,故此父母的墓地已无据可考。至于顾沾卿,他自称亲人死于兵荒马乱,连个墓都没有立,所以清明节也是无墓可扫。如此一来,他们只能相约去白马寺上香,为已故的亲人诵经祝祷。
“我没有其它安排,依旧去上香吧。”沈挽荷回道。
“那就这么定了,记得那日须得早起。”顾沾卿轻轻点了点头,满意地应道。
半响,他将手中玉佩放回腰间,站起身子,没头没脑地冒出一句:“挽荷,今日风和日丽,我们去放纸鸢如何?”
沈挽荷听得一愣,反应过来后再看向顾沾卿。只见他精神抖擞,一脸的神采飞扬跃跃欲试,不由暗自惊奇。
“你不是嫌街上行人多吗?郊外定然会好上许多。整日在家里闷着,我怕你憋出病来。”顾沾卿道,这一年来为了查赈灾的事情,他过得如履薄冰,忙得焦头烂额,差点还赔上性命。现在偷得浮生半日闲,社稷也好,民生也好,只想尽数抛却,活一刻自己。他现在这幅样子,沈挽荷自然十分乐见,笑着满口答应。
半柱香后,门房泊周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一个脏兮兮的燕子图案的纸鸢,摸了摸头说:“对不住,就只找到这个,在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