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四章 比利时的麻烦(2 / 4)
南非、印度等地运输,那些地区的矿石产量足够英国本土工业的消耗。
英国人面临资源过剩的尴尬,本土矿业大亨也因此对新兴的英国矿业公司失去了兴趣,好在矿业公司找到了新的买家,华国需要大量的铁矿石。一方想买,一方想卖,于是华国和英国立刻达成合作协议,海量的澳大利亚铁矿石开始向华国输送。得到矿石份额,华国为此付出的代价是f01战斗机使用的发动机生产技术和工艺,因此英国人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立刻超出除华国以外的其他工业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支持下消化了华国提供的技术和工艺,生产出的航空发动机甚至达到了华国第一代航空发动机的水准。
所以说英国掐着不少华国的命脉,在不与英国开战的前提下,华国还不能得罪这个真正的霸主。
梁敦彦不满的正是这一点,既然与美国撕破脸皮,为什么不一口气吃下英国在东南亚的殖民地?为什么不一口气吞并富饶无比的澳大利亚?他是合格的外交官,却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当然,吕梁也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不与协约国交恶是他的幕僚的主意,也得到了军方的认可。
从全局上看,已经于美国交战,如果在与协约国交战,华国就将面临着无比严峻的国际局势,太平洋方向上有美国这个大敌,北边还有沙俄的威胁,身边尚有日本这头恶狼没有解决,西边再加上英国的围堵,这完全是被包围的态势。
从军事角度看,华国海军也没有进军印度洋的实力,即使打败了英国、法国海军,也很难守住漫长的运输线。吕海的建议是等第五艘和第六艘航母下水、组成第三支航母编队后再与英国开战,甚至最好的情况是等第四支航母编队入役后再开战。另外华国陆军也在扩充之中,大换装带来的负面影响还没有消除,工厂需要时间为部队提供新式装备,也需要来自海外的矿产满足机器的需求,新兵需要训练——按照华国陆军士兵训练水准,新兵在走出新兵营前需要两个月的训练,每人至少消耗四千发子弹——这对训练和工业都是巨大的考验。
最关键的一点是后勤,大洋上需要海量的运输船来运送物资,陆地上需要望不见尽头的铁路和公路来运输,卡车、火车车头车厢、运输船的数量都没有达到军方的要求。按照钢铁基地上的电脑计算,满足五百万人的后勤需求,华国目前还缺少百分之三十的运力和物资,如果满足一千万人的作战需求,华国目前的储备只能说刚刚开始。
战争不可能等到完全准备完毕才开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