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右勾拳(2 / 4)
研制更加先进的坦克,只是小毛奇等不及了,他需要更多的坦克用于士兵训练、扩大装甲部队规模。于是250辆2号坦克被陆军采购,第二装甲团成立,现在的隆美尔就是在那个时候入伍,并进入装甲部队开始训练。
1908年初,3号坦克研制成功并通过了陆军的审核,之后进入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状态,第一装甲军在1908年3月组建完毕,第二装甲军在1909年5月组建完毕。截止到战争爆发前,陆军只拥有这两支装甲部队,编制仿照华国装甲军,按照编制,第一和第二装甲军都不满编。
两军共有1号坦克150辆,全部装备到三个重型坦克歼击营,充当装甲部队的杀手锏。另外拥有2号坦克250辆,3号坦克330辆,由于故障率颇高,作战开始时实际投入前线的坦克一共620辆,全部用于西线。
故障率的问题是因为技术尚没有完全成熟,毕竟吸收华国坦克技术的时间也不超过5年,比起来,德国坦克比英法两国研制的坦克不落下风。3号坦克装备更大倍径的45毫米长身管火炮,火力强度超出2号坦克百分之八十多。由于不断吸收华国坦克发动机技术,3号坦克的装甲厚度和机动速度都不错,按照工程师们的预计,在1910年9月之前德国就能出能够媲美华国t01坦克的新式坦克来,这对陆军装甲部队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工程师们可以改良设计、工人们可以完善工艺,这些都可以降低坦克的故障率,但即使故障率降低,德国装甲部队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拥有更多的坦克。资源是制约德国装甲部队扩充的主要因素,生产坦克发动机的宝马公司就多次向总参谋部申诉,要求加大钢材,不然无法满足陆军的需求,但同样被无视。
并不是只有装甲部队需要钢铁,目前来看,海军才是吞噬钢铁的罪魁祸首。四艘华国超级战舰抵达德国后,狂热的威廉二世将其命名为德意志级战列舰,并下令提尔皮茨加快海军战舰下水速度。
于是更多的钢铁被运送到造船厂,新式战列舰纷纷走上船台,克虏伯公司生产的大口径舰炮被安装在厚重的炮塔上,无数钢板成为战列舰的装甲。在战列舰慢慢成形的同时,陆军装甲部队不得不忍受资源被抢夺的现实。之后华国航空母舰横空出世,德国海军内部又出现了一股航母热潮,尽管巨舰大炮派占据绝对上风,海军还是命令两艘实验性质的航空母舰,根据内部消息,德国海军很有可能在4月份通过建造两艘大型航空母舰的提案,这对缺少钢铁的装甲部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