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疯狂的备战(3 / 4)
幸运的是华国还不想招惹英国,因此来自东南亚和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天然橡胶等原材料正源源不断的穿过华国封锁抵达日本港口。日本人对于原材料的渴求使其开出了惊人的价格,闻着金钱味道迅速赶来的西方商人用尽一切力量满足日本人的需求,超过五千艘商船、运输船打着协约国国家的旗号航行在大海上。受制于战略需要,华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无数资源抵达日本,不过日本的工业产能能否及时的将资源转化为军事物资还是个未知数。
日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为了弥补资源短缺的问题,日本政府提出了“全民皆兵”的策略。全日本13岁以上的男子都要编入陆军后备兵体制,并进行训练,军工厂不断扩充步枪和弹药的生产规模,一条一条的生产线被分散安置在全国各地,以防战争开始后被华国集中摧毁。战争时期日本总共生产了四千多万条步枪,差不多每一名日本预备兵员都有一条,这些被军国主义、武士道精神武装起来的士兵,或者说武装平民给华军造成了很大的麻烦。
只重产量的生产策略当然会导致质量问题,事实上由于大量工人加入军队,导致军工厂大量使用女工和童工,他们将步枪生产出来,交给自己的男人或者父亲,然后很可能让他在战斗中因为炸膛而死亡。
这种事日本高层不在意,将领不在意,甚至使用这种枪械的士兵们也不在意。整个日本都被军国主义思想彻底武装起来,甚至十岁大的小孩都在叫喊着“杀死华夏人!”的口号,在教官的督促下进行基础军事训练,用木头做成的枪支刺向华军士兵模样的稻草人。五十多岁的老人也拿起武士刀,继续为大日本帝国贡献自己的力量。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时期的老兵成为军队中坚,在“节约弹药”的原则下努力训练士兵们的刺杀水平。女人们被命令放下孩子和老人,进入工厂取代成为士兵的男人们进行生产,成为耕种农田的主力。
这段时间冈村宁次大佐忙得脚不沾地,面对堆积如山的文件头疼不已,让他头疼的不是巨大的工作量,而是军队的情况不足以应对华军大规模进攻。身为陆军总参谋部作战处副处长,他清楚地知道日本军队的实力,也知道日本的底气。工业实力、人口基数、军队装备,所有的指标日本都处于绝对下风,和全日本玉石俱焚比起来,直接投降华国似乎是一个更加明智的选择。
日本人从来就没有明智过,冈村宁次也处于疯狂之中,军事政变后他就和东条英机、山本五十六并称为日本军部“三杰”,东条英机大佐在军队中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