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走廊(3 / 4)
洲的存在,绿洲呈长条状,故称走廊,南北走向,所以清江走廊最大的两座城分别为清江北城和清江南城,两城分别位于走廊两端,城中设塔,塔顶就是烽火台,一旦遭遇敌袭,点燃烽火。另一座城就可以看到,立马可以传信到京城,并迅速派出援兵。
就在秦谙出生之后,北城就曾经遭受匈奴人的袭击,善骑射的匈奴人趁着秦轼刚刚接手镇北王府的时候,出兵偷袭,而那时清江走廊并不属于北川范围,所以秦轼并没有特别注意。但是当清江走廊出事的时候,北城烽火起,而南城的救援并没有缓解局势。
清江走廊两城知府叛敌,传给京城的八百里加急并没能送到京城。在北城被围困三天后秦轼知晓此事,迅速带兵夜袭围困北城的匈奴人,秦轼只带了不足匈奴人数一半的兵马,却实现了以少胜多的战绩。北城危机解除,南城却被叛敌知府把持,秦轼以力破敌,掷匈奴人首级于南城外,又有秦明谈判。最终里应外合解了清江走廊危机。
但是京城当时正处于争夺皇位的混乱当中,秦轼无法,只能安排北川守军入驻清江。以防匈奴人再次袭击。
新皇登基,秦轼请求皇帝安排兵马驻守清江,然而当时因为夺取皇位京城的兵马已经不足,根本腾不出人手,只能命秦轼继续守住清江,自此之后皇帝再没有提及要回清江的话。而秦轼身为镇北王,品级与亲王同等,这一次的战功已经赏无再赏,这才有秦谙出生后很快就被立为世子并封为小王爷的圣旨。
如今清江依然是秦轼镇守的范围,而且因为镇北王府的威名,又有秦轼救清江百姓于水火中的恩情,秦轼在清江的声望极高。这也是皇帝越发忌惮秦轼的原因之一。
进入清江北城,就没有再住驿站了,在清江两城,都有镇北王府的别院,并不在清江城内,而是在城外的郊区,这里也有不少其他的别院。别院上面极其平淡的挂了个‘秦府’的扁,没有什么特别,也没有特别富丽堂皇。
秦诺就是一个享受的命,意思意思和高公公说几句话,就被青璃抱走到主院右边的竹苑休息了。自有秦汉安排一切,他们要在这里休息停留几天,准备出航的船只和物资。
竹苑,地如其名,环绕小苑种了一大片主子,品种不一并且并不混合,东西南北各种了不同的竹子。
秦诺自正门进去,发现走的是青石板并鹅软石镶嵌的小道,大约是很久没有人来住了,小道上有些青苔,看起来倒是满满的乡野风味。小道两边种的是湘妃竹,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