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年华婉转处(7 / 13)
红沐书院最终成了京畿最出名的私立书院,自淑舟韩芝以下,一共延续了一百五十二年。
在红沐书院毁于一场大火后九十年,一群读书人在清渺渐渐衰落的扶摇中来到红沐山下,他们向往着红沐书院不求名利,专心学问的治学精神。在书院曾经的地基上重新建立非屋舍,收徒授课,取名——锦绣。
建于清渺历两百六十三年的锦绣书院,最终在苏台王朝时光芒四射,成为“安靖第一书院”。苏台王朝无数名臣、大学者都出自于此,最盛之时,不亚太学。
腊月伊始,集庆人期盼了许久的镇魂祭大祭终于举行了。祭祀那日,集庆万人空巷,这一次陈泗人总算不是集体土鳖了,这样规模的祭祀不管在哪里都是终身难得遇到一次。而韩家的人,特别是韩庭秋算是明白为甚么之前很多人都说——要辛苦了大都督。镇魂祭,安抚这片土地上的亡灵,安魂护土,润泽生灵——当地主官在这场祭祀中要承担非常重要的角色。西山景晴提前一个月就进入祭祀前的净心净身状态,简单饮食、严格禁欲、每日诵经清心。大祭前三日,入神宫,与神官们同作息,饮食也按照镇魂祭祀的要求,降低到了青菜萝卜白水煮的最简陋状态。然后就是连续两天的大祭祀,在百姓们眼中热热闹闹的祭祀,对于参加者而言就是体力心力的双重折磨。不管是端坐一个时辰不能有明显的动作,还是跳着繁复的祭祀舞步连续两个时辰不能休息,都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庭秋终于理解了为甚么神官们的修行课程中必有武技——没有足够的体力绝对撑不下这样的祭祀。
大祭之夜,集庆火树银花,百姓们穿上家中最漂亮的衣服,带上最华丽的饰品,在街上载歌载舞。
在这片土地上失去生命的所有人,不管是敌人还是同胞,都获得永远的安宁,他们的英灵将保佑这片土地,而生活在此的人将继续山河故事,在此生死歌哭。这是镇魂祭祀的意义,也是集庆所有人的坚信。
也许是巧合,也许是真的有神灵在俯瞰安靖大地。镇魂祭后二十年,扶风风调雨顺,边关胜多败少。扶风的边界一点点的往外延展,大祭后第七年,清渺改承平所在的瑶州为“承州”,把这个名字送给了扶风西面的新国土,这就是记录在后代史书上,让无数安靖后人热血沸腾的——瑶州复建。
在辛苦的镇魂祭祀过程中,西山景晴和西山名流还完成了另外一件大事——虽然属于秘密不能随便说,但庭秋还是在景晴这大半年来都难得见到的轻松状态中发现了端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