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 还有什么(3 / 19)
倾听流浪小提琴手演奏的肮脏贫穷的人群,
亲切接待游吟诗人、优待风景画家的国王,出生于地下、
长久以来仅靠一个包装茶叶的塑料袋获得些许欢愉的女孩……
那是模糊不清却充满力量的、可以抵御饥饿的呼唤——
当然仅是人类的呼唤。
但是不是它拓宽了其他动物可感受的情绪音阶,
让人类还获得了幻想、憧憬、鲁莽地寄希望于别人、
大胆宽恕的能力?爱和同情,
人们常常认为这两者才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
但这两者不是人类的发明。狗同样具有爱的能力,
它也会感同身受:当它的主人生病时,它不会离开主人,
同时会不停地哀叫。狗甚至会想念,
会把自身存在的意义寄托在他人身上:如果它的主人不幸去世
,那么它也准备好去死,为的是和主人永远在一起。
但它们没有憧憬,不会幻想。
是不是因为人类有忧郁,而且人类珍视它?
或许是这样的。但也不全面。
要想压过冲锋枪连绵不绝的射击声和作为目标的痛苦的人们绝
望的哀号,
其他人有时会用最大的音量去演奏伟大无比的瓦格纳[1]
交响曲。这里不存在任何冲突:
其中的一个只是衬托出了另一个。
那么还有什么?
就算人在现在的地狱之中活了下来,还保留了自己的生物属性
,那么他们能否将自己本质中脆弱、
几乎察觉不到的但却十足真实的那一部分存留下去?
有一个火花在万年以前把目光浑浊、
时常饥肠辘辘的野兽变成了另一种基因序列的生物,
这生物从此以后所忍受的心灵上的饥渴多过肉体上的饥饿。
人类还能否把这火花保存下去?人永远处于动荡不安的状态中,
在心灵的高贵和低贱中不知所措,在野兽无法理解、
无法解释的仁慈和昆虫世界中从未出现过的不可宽恕的残酷中
摇摆不定。人类建造的恢弘的宫殿、
书画的超越想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