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035】斩敌(1 / 8)
拿着从皇甫嵩那里送来的通关文牒,沈娴与赵云和蔡琰一行人慢悠悠地穿越了函谷关。顺着官道往东走,一副泼墨挥毫的北地风景图逐渐在眼前铺陈开来。道路两边山势连绵,风景雄壮秀美,看久后胸中激荡之气油然而生,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些风景是从小生长于南方看惯小桥流水的沈娴完全没有领略过的,是以她看得十分起劲儿。
蔡琰同时在给沈娴讲函谷关的历史,她的声线温柔婉转,听起来让人感觉很舒服:“……春秋末年,老子见周王朝皇气衰微,便西度隐居。函谷关令尹喜早起见东方紫气腾绕霞光万道,知有异人即将通过,遂命手下官吏清扫街道恭候高人降临。不多时,果见一器宇轩昂目光有神的老者倒骑青牛而来。尹喜上前迎接后,恭请老子在此地小住几日,老子就在这几日里写下了洋洋洒洒五千言的《道德经》。”
赵云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沈娴也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点点头。
“这个我知道。”沈娴一拍脑门,想起了某天的噩梦:“公祺先生曾经给我讲过《道德经》。”
“公祺先生是天师道的君师,他们天师道的经典便是老子的《道德经》。”蔡琰微微一笑:“不过我觉得……你可能不愿意听这些。”
“嘿嘿,还是你了解我。”沈娴很直白地承认了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文化:“其实也不是不愿意听,但公祺先生有时候讲得太高深了,我听了总想睡觉。”
“如果你不嫌弃,”蔡琰顿了顿,慢慢道:“有空我给你讲如何?”
沈娴目光灼灼地盯着蔡琰:“好啊。”
蔡琰是有名的才女,擅长文学音乐与书法,博古通今文采斐然,能听她讲书,绝对受益匪浅。
接下来的一路上沈娴可算见识到了为什么都说蔡琰博学。每路过一处古迹名胜,蔡琰都能说出相关的传说,讲得头头是道引人入胜,让人恍惚间仿佛进入了她口中的故事里,去亲身经历曾经发生过的一切。
枯燥的赶路之旅因为有蔡琰的存在而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沈娴偷着庆幸自己拐走了蔡琰,如果是她一个人来那就得跟赵云大眼瞪小眼了;如果是她带着荀攸来那就是她口干舌燥地说了长长一段话,然后荀攸淡淡地回了一句:“知道了,主公。”
想想都觉得要憋死人,也不知道蔡琰是怎么能受得了荀攸的。
这条路一赶就是三天,三天后沈娴一行人再次来到了洛阳城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