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通辽外围争夺战(3 / 4)
己的火焰喷射器全部调拨给了两个尖刀连。
他在对岸敌军掩护火力相当密集的情况之下,即沒有采取两个营齐头并进的攻击态势,也沒有以营连为战斗建制,而是采取了班排协同攻击,以点对点的作战模式,同时以排为攻击发起建制单位,加强一门无后坐力炮、十二毫米高射机枪各一挺,至于连属火箭筒和通用机枪,则全部下放到了班。
而对于主攻排,不仅加强了一部火焰喷射器,还配属了团工兵连的一个班,他将手头上所有的炸药,都配备给了直插三个核心工事的三个主攻排,同时将所有的团营连三级所有的迫击炮,缴获的一门九二步兵炮集中到一起,加上团属十四毫米机枪,按照射程的远近组成三个火力支援群,专门打反击的日军集群,以及封锁日军交通壕,隔断日军前后策应。
他的战术运用和装备配置,虽说与陈翰章要求的不一样,但是在战场上的运用,可谓表现极其突出,甚至远远的超过了他的想象,在步兵的掩护之下,配置给主攻核心工事群几个尖刀排的工兵采取连续爆破的办法,在沒有得到身后火炮掩护的情况之下,将日军整个北岸工事群彻底的摧毁。
战术运用得当,仅仅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总兵力不过两个营的五十三团,超额完成师长王均六个小时之内务必解决通辽北正面日军工事群的命令,干净利落的歼灭了有着河南岸炮火掩护的日军两个中队,将战线顺利的推进到了西辽河北岸大堤之上。
并掩护直属炮兵两个一二二火箭炮连,一个一百毫榴炮营,一个一五五重榴弹炮连,以及十八师属炮兵团之野炮营两个连,组成的强大炮群就地展开,作为攻占通辽县城的主要支援火力,策应主力对通辽县城的围攻。
炮兵全部完成展开之后立即开火,对日军部署在通辽县城的炮兵战地进行火力打击的同时,掩护进抵西辽河岸边的十八师两个营一部试图渡河,对通辽正北的祭古寺、东北门一线发起攻击。
这场战斗的过程,即便是在一向要求相当高的陈翰章看來,也是打的极为精彩的战斗,甚至一向轻易不夸人的陈翰章,直接用了经典的战斗这五个字相当难得的字來评价,用他的话來说,如果巴彦塔拉这一战都是这么打,至少三天以前就突破西辽河一线了。
但是该部的后续攻击行动,因为日军抢先下手烧毁和炸沉了西辽河上的所有渡船,五十三团部队因为缺乏有效渡河工具,多次强渡全部失利,而对通辽县城西部的西辽河大桥争夺,也因为日军顽强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