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1 / 5)
族中后辈出息了, 贾母心里高兴,留了贾环母子在她这里用了晚膳, 才让他们回去了。
贾母的七十寿辰要大办的消息一传出来, 与贾家关系深厚的人家几乎都在翘首以盼,准备接收荣国府送出来的贴子。
说出来都是泪。想当初, 贾家和他们这些人家的先祖们,都是在地里刨食的泥腿子出身,跟着太、祖皇帝改朝换代, 一朝翻了身, 成了大晋的大功之臣, 历经三代人的经营, 家族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败落的境况, 族中子弟不肖者居多, 只知道躺在祖先的功劳薄上不思进取,大家都是一个样的,谁也不能笑话谁。
哪里知道, 他们中间, 就出了贾家这么个叛徒呢?现在的贾家, 子弟出息, 简在帝心, 后继有人, 已经不是他们这些人家能够比得上的了。
他们倒是很想继续和贾府维持好关系呢, 关键是, 人家贾家愿不愿意啊!
这几年,荣国府贾赦这一房,已经和他们各家疏远了,倒是贾政那一房和他们的关系维持得极好,很是积极。
然而,贾政这房,能和贾赦比吗?
正好,这次贾母七十大寿,他们很该趁此机会,多多拉进自家和荣国府的关系才是。
于是,也不管有没有贴子了,不少人家,备上厚礼,由家中女眷带着,前往荣国府为贾母贺寿去了。
所谓的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些不请自来的人,贾赦和贾琏,虽有些心烦,却也不能真的把人给赶走了,一时之间,宁荣街前,车水马龙,人来人往。
尤其是到了七月二十八这日,当今的赏赐赐下,众人一看这架式,明白这是当今表态了,贾家这是依旧简在帝心呢,至少大房是这样的,其他的都不用说了,凑上去巴结吧!
贾母的生辰是八月初三日,因着这次来的人实在是太多,从七月二十五日开始,荣国府上下就已经忙到飞起 。
贾母年老之人,最是相信那些所谓的因果报应之类的说法,因想到京城里尚有不少为衣食忧愁的百姓,又有此次黄河洪灾时,逃难过来的灾民们,这些人的日子并不好过。贾母怜惜他们生存不易,特让贾赦在宁荣街,摆上九十九桌流水席,但凡真心来为贾母贺寿的百姓,在寿宴的这几天里,天天都能来这里饱食一顿。
不仅如此,贾母还让儿孙们在京城附近各个道观、寺庙外,设下施粥棚,各处布施。
这么一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