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1 / 4)
舒宜最终还是被妈妈拉着, 站在了肯德基的点餐台前。
不过这次舒宜没有再土豆泥粟米棒上校鸡块这样点上一整盘, 只买了两个田园脆鸡堡,也没有堂食,而是选择打包。
从肯德基出来,舒宜和舒宜妈妈又去了附近的菜市场, 买了四个刚出炉的热气腾腾的芝麻酥皮烧饼,然后称了一小块卤好的猪头肉。卤肉店老板在案板上切猪头肉的时候, 舒宜让妈妈站在这里等着,她则往里头卖菜的地方走,挑了一小把菠菜、两根胡萝卜、七八盏香菇, 分别装在三个塑料袋里, 拿给菜摊老板称重量。
现在北方买菜还不是这样买的,菜摊里菜价都定的便宜, 但定价便宜的前提是菜摊老板默认每位顾客都能一口气买上不少类似批发,菜摊老板赚钱都靠薄利多销。
十几年后, 北方菜场默认的习俗也随着人们的生活习惯改变了不少,因为单身生活的人、夫妻两人或者三口之家占了主流, 家里人变少了, 也更注意蔬菜是否新鲜了, 所以每次买菜的数量就少了。因此菜摊老板都把单价提高了, 即使顾客买的少, 菜摊老板也有利可赚,这样菜摊老板才不管顾客买多买少,都是笑眯眯的。
但是现在, 大多数家庭也是一大家子住在一起,买菜买的都多,菜摊老板也因此将菜价定的低。如今看到舒宜递过来的装着一把菠菜、两根胡萝卜的塑料袋,顿时翻了一个白眼,“你每样拿的也太少了!这我没法儿卖的!”
每样只买这么一点点,他称重的时候,秤杆是低下去还是翘起来?秤杆要是低了吧,他从来不做亏秤的事儿。可秤杆稍微翘一点,他就有可能亏本!
两根胡萝卜……他能赚多少钱?也就赚几分钱!只要秤杆一翘,这几分钱就翘没了!
舒宜仗着自己年纪小,装作听不懂菜摊老板的话,“多了多卖,少了少卖,积少成多嘛!麻烦您帮我称一下吧!”
菜摊老板看到舒宜身后还有别的顾客挑好菜了在等着,也懒得和小姑娘缠歪,心想家长使唤这么小的孩子出来买菜,怎么连如何买菜都不教一下呢?还是说家长故意让孩子买这么少,心想菜摊老板总不好和小孩子计较?
菜摊老板也是真不好和小孩子计较,要是哪个大人来买这么一星半点的菜,菜摊老板肯定直接把人轰走了,但是看在舒宜年纪小的份上,菜摊老板在翻了一个更大的白眼之后,飞速地将三个塑料袋分别挂在秤钩上,秤好重量,报出价钱,然后把胡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