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青光淡淡。(1 / 3)
切莫因这绒花名字普通而忽视它,其实这个绒花大有来头呢。
绒花最早始于唐朝,谐音“荣华”,全名是:南京绒花,是中华富贵文化的代表。早在唐代就已经被列为皇室贡品,后再二零零六年的时候,南京绒花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南京绒花的设计精美,清新淡雅或活泼秀丽,与金银点翠那些相比,当真是低调平稳中的一种独特清新美。
安朝暮庆幸自己早已有准备:还好之前查阅了不少的相关资料,提前有找师父做些符合剧组里需要的绒花饰品!
这才让自己捡漏,花剧组里的钱,穿上自己喜欢的衣服以及用自己喜欢的配饰!
安朝暮顿时的喜笑颜开:人生啊!有时候就是意想不到的、突如其来的爽快呀!
不知道她这算不算是从一个坑里爬了起来,继续勇往直前了呢?
想到这里,安朝暮便美滋滋的去选择那些配饰了。
她先是选择了一些颜色素雅的绒花做自己旗头的配饰。
路过收纳首饰的格子间里,安朝暮觉得这里面也要挑一挑。毕竟这些首饰她和她的道具组也是用很大了心的啊!
尤其是那个耳钳,可是自己可是和道具组里负责首饰的成员们,特意为《大清风云之雾里看花》花了好大的心思去准备的啊。
耳环又称为耳钳,使用极其的方便,在佩戴时不需要更换挂钩,只需要换耳坠就可以。
很多人以为耳钳这种饰物,是在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才盛行起来。
其实不然,在大清入关前,妇女们耳饰就已经流行佩戴多环,带三钳、四、五钳的比比皆是。直到入关之后,女子耳环的数量才被逐渐的固定为三钳。
一耳三钳在那个时候,是清朝非常强制性的一个规定,不管是皇后妃嫔,还是一般的满族小姐,都必须遵守。她们从生下来那一刻起,就会立即被萨满在每边耳朵上扎三个耳洞,两耳共计六耳洞,以代表具有满洲贵族血统。
身份低微的女子,是没有资格带三钳的,不过她们依旧会打六个耳洞,最前面那一个耳洞会带耳饰,其余的两个耳洞则是带着铜环。
考察了这些内容后,安朝暮和助理秦念念,特意的为这部戏里出现在宫里的丫鬟们准备了他们应该佩戴的耳环以及剩余的两个铜环。
秦念念也曾问过安朝暮:“安姐,真的要这么大肆准备吗?会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