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一 兴亡(中)(1 / 3)
郭铭、赵平空二人奉狄念之令、分率数万禁军南下舒州剿寇,却连连吃败于流窜飞快的贼寇,非但未能剿灭这支寇军,反倒让其顺着建康路一路流入临淮、潮安两路南面山林一带,甚至连下面的成府路亦有寇军出没。
江平当初所言确是不虚,这些前朝遗寇看似毫无☆、法,然一旦未能将其即刻剿灭,其流窜壮大之势便如滾雪团似的,一日数倍在涨。
之前建康路流寇阻道、令禁军粮甲不得北上,已是给北境添了十分压力,此番潮安、临淮二路南面亦有贼寇起兵,一旦断了三路互通之道,北境上的近十万大军便只能依着东西两面诸路绕道运送粮甲,绝对是无法与北戬大军持久相抗的。
况且郭、赵二部已有数万禁军被寇军拖滞,倘是再投入兵力剿寇,只怕北境上刚得了的这点胜势亦会保不住。
孟廷辉看清楚后,心一下子就凉透了。
殿上众人亦都是先喜后惊,继而拧起了眉头。
英寡在前起身,捏起案上一本折子,冲下道:“狄念密奏,韩澎既破梓州、进击睴州未三日,北戬朝中便有令至军前,使其统军大将、宣徽北院使赵回伏服求和。”
她又一惊,周围诸人亦是面面相觑。
虽是军报中未提及的事情,但皇上既然肯让二府知晓狄念密奏之事,想必是想听听二府之议。
安茂林率先道:“臣以为不如顺其之请,二军议和。如此北境战火可止,朝廷只需注力于剿寇一事,而禁军主力更是可以疾速调往剿寇。倘是寇祸大犯不止,臣恐后患不治。”
江平却极恼怒,大声道:“怎可如此便宜了那北戬!它遣使来朝议裁军减岁,又出尔反尔犯我边境,此番吃了败仗,转脸就又要求和?这天下岂是它北戬说了算的!”
英寡目光转旋,看向方恺,“方卿何议?”
方恺眉头深深绞拧在一处,半晌才道:“臣恐北戬计多善诈,此番打着求和的幌子,不知背地里又在筹谋着什么。”
然而中书诸臣却是不肯放弃这议和的机会,叶适急着出列道:“陛下,北境大战方三个月,朝廷军备粮草便已出十一,倘是北事能得稍止,则是民之幸矣。”
古钦则道:“陛下,年初时北戬遣使议同裁军减岁诸事,因陛下仁圣乃允其请;今北戬大败而求和,何不就此机会大加岁贡、使其重立称臣纳岁之书?当此北境大捷之机,便是使其年纳二、三十万钱帛亦不多矣。倘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