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老板亲自一个个摊位发名片(5 / 7)
套用到商业行为上来说也非常有道理。在义乌,出名的企业周围都有一群同行业的小企业,就像一片片绿叶衬托着红花。这是比喻句,实际上是形成了行业群。有了行业群,才会有凤毛麟角的企业杀出重围,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比如新光饰品,比如浪莎袜业、梦娜袜业,比如伟海拉链,比如王宾相框,比如三鼎织带……太多太多了。
吴培林给我指的阳光大道就是从事拉链头的加工业务,说具体点就是生产拉链头供应给大大小小的拉链厂以及摊位上的业主。
因为经常去拉链市场,我又想到了生产服饰配件,这生意相当不错。这些我都是在一年内完成的。我还很快买了五台压铸机,各种吨位的都有,真正有点规模了。再之后,我又转到了皮带头的成品生产上,这是后话。
总之一句话,上压铸机对我而言,是个明智的选择,这个选择是以前期饰品投资失败之沉重经验换来的,没有半点运气的成分。
在开发压铸产品的业务时,我并没有停下饰品这块的生产,只是没有继续加大投资而已。毕竟饰品这块已经投资了不少,也交了不少学费,不能半途而废,否则亏得更多。饰品这块我没有去国际商贸城租店面,所以我采取了与店面上不同的生产与销售方式,我依然走杂而多的多品种的路子。因为网络销售与店面销售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店面上要求必须是单一品种才显得专业性更强,同品种的花样也更多,利于客人选择。而网络销售在于遍地开花、遍地播种、广纳客人,这样才能保证有一定的订单量来维持生产。
几年下来,我几乎将饰品的种类接触个遍,有些是自己生产,有些是配套工厂生产,而有些完全是替小梅的外贸单子采购后以自己工厂的名义供货给外商。
在义乌,时尚饰品的中小型工厂虽然很多,但像我这般什么种类都做的饰品厂不多,他们分类而作,分得很细。细想之下,可能还是销售方式不同吧。他们是以店面为主,依靠外贸公司出货,而我则依托网络平台,同时与国内外客商合作,自己既是工厂又是外贸商,具有双重身份。
经历得多了,客人发产品图过来询价时小梅也不用找其他工厂来报价,一般都由我来搞掂,等打样时再找相应的工厂。
这些都是因为我一直以来都喜欢琢磨工艺、了解工艺流程以及身兼采购之职所带来的益处。这也是义乌工厂老板们的一个共性,从实践中得出真知。义乌很少有“甩手”的工厂老板,不管是大工厂还是小工厂,老板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