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做生意,不能不争一朝一夕(2 / 6)
陈总哈哈大笑说:“我哪懂什么英文啊,英文字母都认不全。”
我奇怪地问:“那你是如何与客人交流的?”
陈总说:“当然是用英语了。”
这下我不解了,刚才明明说不懂英文,又如何与老外用英文交流呢?看着我一脸的迷惑不解,陈总解释说:“这个很正常啊,你想想,义乌有很多的阿拉伯人一个汉字都不认识,也不会写,但照样说得一口流利的中国话。”
我说:“那陈总的英语是跟哪个学的?”
陈总说:“看书,然后跟着老乡学,边学边和老外练习,时间久了就自然说顺口了。”
我又不解了,既然是看书学英语,那没有理由认不全英文字母不是?但我没说出来,怕问多了不礼貌,但陈总自己说了。
陈总说:“我们学的书不是你们学的英语教材,我们是手抄本,汉音本,就是英语对照的汉音,比如说,Good—bye就是‘顾得拜’,这么说你理解了吧?呵,这样的发音当然是不准的,在实际对话中再慢慢纠正成比较标准的音,这样时间久了,就自然而然流利、标准了。”
听陈总说完,我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这样学英语的,真是了得,这些浙江人不光是在生意经上聪明,在生活中更是聪明劲十足。我不得不由衷佩服起这个不知名的手抄本原创者,一本不起眼的手抄本,解决了大问题。让土头土脸的农民浙商从国内走上了国际生意场,让人多少有点不敢想。但事实就是这样,不得不服。这就是环境,良好的商业环境,既是竞争对手,又是互助的团体。只有这样的经营团队才能打造出义乌这座让世界称奇的小商品城。
说着说着,我发现母亲不再注意我们的谈话了,我想,可能是我们所说的内容是母亲不能理解的,不能理解就自然不会关心了,这样不行,我得改变谈话内容。
我问:“陈总,你在国外吃得习惯不?”
陈总说:“和国内一样,买菜自己烧,没什么不习惯的。本来就是中国人,饮食习惯是改不了的,据我所知,我们这些出去经商的人,也都是这样生活,很少有全盘西化的。”
听我们聊吃喝拉撒的事,母亲停止了与小梅的聊天,目光转向我和陈总这边。我看母亲又注意上了我们说话,故意把话题再引下去,引到更细节的生活事上。
我对陈总说:“浙江人在你那边有女人吗?”
陈总说:“当然有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