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诡异(6 / 8)
年(1625年)进士,现任东阁大学士、吏部右侍郎。
第三种意见——李建泰最不靠谱的动议是由自己率军数万,阻敌于山西境内,确保京城无恙,理由有三:
第一,李自成率领的“流贼”从西安进逼北京,山西是必经之道,而自己正是山西人,熟悉地皮。
第二,自己对“流贼”比较了解。(颇知贼中事。)
第三,自己算是个有钱人,可以拿钱出来打仗,不需要国库支出。(以家财佐军,可资万人数月之粮。)
朱由检和廷臣们听了李建泰的“豪言壮语”,特别是不用国库掏腰包,不禁大为欢喜。朱由检一改往日的优柔寡断,当即拍板表示同意。
带着朱由检的无限期望,在群臣深不可测的目光中,李建泰慷慨赴国难!
正月二十六日,李建泰率师西行,朱由检仿照古制,行“遣将礼”。“古制”的规定不必细说,总之这是一个级别很高、声势浩大的场面,官军列队从午门一直排到正阳门外,“旌旗金鼓甚盛”。朱由检亲自赐酒三杯,勉励李建泰说:“先生此去,如朕亲行。”
尽管朱由检给予李建泰崇高的礼遇,但老天爷似乎并不买账,因为大风和地震再次“如约而至”!
李建泰刚出宣武门,旗杆就被大风吹折了。紧接着,太监韩赞周奏报南京地震。
诡异,太诡异了!
大风也好,地震也罢,也许是巧合,也许是史家故弄玄虚,但铁的事实是:决心要在山西与“流贼”决战的李建泰,一天只走了三十里!
让李建泰向蜗牛速度靠拢的根本原因,是李建泰的老家曲沃已经沦陷。得知消息后的李建泰没有挥师西向光复故土,而是在京畿一带迟滞不前,因为他遇到了一个要老命的问题——自己准备“资军”的家财,都是放在老家的。不用怀疑,如今肯定“资”大顺军了!
李建泰心里很清楚,自己的牛皮吹得太大,已经没办法收场了。
正月三十日,晋王朱求桂向朝廷上奏,山西已是危如累卵!原先还雄心勃勃的李建泰,此时索性躲在河间府装病,以静观其变(清军占领北平后此人便投降了)。
得益于“三年免征,一民不杀”的政治口号,大顺军在山西境内所向披靡,山西官民基本上是“箪食壶浆以迎王师”。二月初八,李自成的大顺军攻陷太原,晋王朱求桂投降。
一份份战报如一片片雪花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