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国策(5 / 13)
群蛮”的准备,但清廷并不打算给他这个机会。
十月十三日,清政权礼部官员来到鸿胪寺,“热情接待”了南方使团一行,双方本着坦诚的态度,开门见山、推心置腹地就有关问题进行了商议。
清廷官员率先发问:你们干吗来了?
左懋第回答:我朝天子想借贵方大军破贼,再为我大明先帝发丧,特来致谢礼。
清官员说:有书信的话就交出来吧!
左懋第表示:御书只能当廷递交贵方首领。
清官员坚持认为:进贡文书应交礼部。
左懋第澄清:这是天朝国书,并非进贡。
双方争执不下,清官员索性甩手便走,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
次日,清政权内院学士刚林亲自来到鸿胪寺,与南方使团举行第二次会谈。
刚林显然没有礼部官员的耐性,刚一进门就径直坐在堂上,劈头盖脸痛斥南方使团,指责南京不出兵讨贼,反而“突立皇帝”。左懋第据理力争,强调弘光政权名正言顺。(先帝既丧,伦序相应立之,谁曰不宜?)
刚林又诘问南方为何不发兵讨贼,左懋第以“恐疑与贵国为敌”敷衍过去。
接着,刚林以武力相威胁,表示大清正整装待发,南下平乱。左懋第毫不让步,表示“江南尚大,兵马甚多,莫便小觑了”。
刚林起身便走,第二次会谈仍旧没有任何进展。
第三日,清廷又派内院的人来了。不过这次不是继续会谈,而是“收货”——除了“御书”、“诰敕”不要,金银、绸缎通通拿走。
十月二十六日,刚林代表清政权,正式向南方使团下达了逐客令:明日滚蛋,回去等着挨揍!
左懋第早就料到,和议必将无果而终,最后提出了到昌平拜祭先帝陵寝的要求。左懋第话未说完,刚林便以一段相当经典的话给予回绝:
“我朝已替你们哭过了、祭过了、葬过了,你们哭甚么、祭甚么、葬甚么?先帝活时,贼来不发丧;先帝死后,拥兵不讨贼。先帝不受你们江南不忠之臣的祭!”
——骂得多么道貌岸然、厚颜无耻,却又是一针见血、入骨三分,足令南京的君臣哑口无言,只可惜让忠勇之士代为受过。
这还不算完,刚林又当场宣读了南京政权的“三宗罪”:不救援先帝、擅立皇帝、各镇拥兵虐民。刚林表示:清军不日将高举义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