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案(10 / 15)
明、“主使”穆虎被打入大狱,高梦箕负连带责任被革职。
案子办成这样,也就算是破了,但疑点依然存在:到底谁是主使?
不着急,一会儿再说。
——“童妃案”,发生于弘光元年(1645年)初。
某日,有一位童姓女子自河南而来,自称是弘光皇帝的原配妃子。刘良佐率先得报,让妻子对其进行询问。女子说自己现年三十六岁,十七岁入宫,册封为曹内监。女子向刘妻透露了一个重要信息:“时有东宫黄氏,西宫李氏。李生子玉哥,寇乱不知所在。氏十四年生一子,曰金哥,啮背为记,今在宁家庄。”
宫闱之事,刘良佐两口子更是抓瞎,赶紧送到南京,由弘光皇帝亲自勘验。自己的老婆,总该认识吧?
得到奏报,朱由崧既抑郁又气愤:我做个皇帝容易吗?假王子、假太子也就算了,怎么凭空又冒出个老婆来?
想都不用想,朱由崧直接作了批示,将此女子送镇抚司羁押审讯。怒火难平的朱由崧还当廷作了澄清:
第一,我的原配是黄氏,早逝,继妃李氏,死于战乱。
第二,我当初不过是郡王,哪有资格立什么东宫、西宫?
果然,该女子经不住严刑拷打,被迫招供说,自己其实是周王的妃子,以为是周王做了皇帝,认错人了。
最终,假冒妃子的女子被羁押,不久后死于狱中。
相比于其他两个“疑案”,这个案件应该是最清楚的。因为弘光皇帝作为当事人,已经作了澄清,而且这个澄清符合相关的历史记录和制度。
但实际上,在“三大疑案”中,“童妃案”的疑点最大。
就算女子后来招供的是真,她确实是周王的妃子,但朱由崧没有资格立东宫、西宫,同样身为郡王的周王当然也级别不够。这说明,该女子也不是什么周王的妃子。
她到底是谁,这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怎么敢冒充别人的老婆?
和尚冒充王子、少年冒充太子,都有投机的成分在里面,反正见过的人也不多,时间长了也记不清楚,说不定还能浑水摸鱼。但是,冒充一个大活人的老婆就有点匪夷所思了,当朱由崧是白痴,还是认为他失忆?
所以,“童妃案”最大的疑点在于:这是一个毫无胜算的冒险,女子为什么还要自寻死路?
按照这个思路,接下来要问的就是:谁让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