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案(13 / 15)
。
和尚冒充王子、草民冒充太子,都有不少人跟着瞎起哄,但真要认定台上的朱由崧是“赝品”,这风险就太大了。别看“愤青”们平时叫嚷得比谁都厉害,真到冲锋陷阵的时候,绝大部分都会家里有事,一哄而散。
没人响应,东林党纯粹白忙活一场。
睢州之变
弘光朝廷被“三大疑案”搞得鸡飞狗跳之时,作为“督师”的史可法虽然远在扬州,却没有双手插袖管里,蹲一旁看好戏。
史可法决定趁多铎率军剿灭李自成之机,做一件大事!
崇祯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史可法命令高杰率军北进,这是弘光政权有史以来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老史,你有种!
别忙着鼓掌欢呼,史可法可是一直都不同意主动招惹清军的,他派高杰北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十二月,高杰向留守黄河的清肃王豪格发了一封信,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欲会师剿闯,始终成贵国恤邻之名。”
原来如此!
志气高昂地率军北进,原来是想帮清政权“打短工”,一起收拾李自成。
老史,你有才!
弘光军队想帮忙,还得看东家愿意不愿意。肃王豪格的回书开宗明义地写道:“果能弃暗投明,择主而事,决意躬来,过河面会,将军功名不在寻常中矣。”
一张热脸,贴一冷屁股上!
原本是奉命来帮忙的,却被清军默认为“投诚”,上哪儿说理去?既然清军不识抬举,高杰索性沿着黄河展开防御。(沿河筑墙,专力备御。)
到达归德(今河南商丘)后,高杰要求睢州(今河南睢县)总兵许定国前来商议防御事宜,但许定国竟然不来。高杰郁闷了:破天荒地搞了一次“北伐”,怎么总遇到冷屁股?
许定国这样做,源自多年前的一桩血案。
高杰曾经跟着李自成闯荡江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路过一个小村子,搞了一次“三光”。其中的一户全家老幼都被残害,只有一人侥幸得脱,这个人就是许定国。后来,高杰向明军投降,两人共同效力于朝廷。许定国表面上与高杰交好,却一直怀恨在心,伺机报仇。
当年四处乱窜,杀人如麻,高杰哪里知道还有这桩旧案,只是觉得作为堂堂的四镇总兵之一,老朋友却不给面子,自己有点下不来台。高杰咽不下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