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疑案(4 / 15)
进抵黄河的时候发动大规模攻势,这不是故意找收拾吗?
如果李自成能够等待一段时间,待多铎军队离开河南并与弘光的军队交上火之后,再集结兵力,在中原一带发动大规模反击,境况明显要有利得多。届时,多铎即便想抽身回撤,恐怕短时间内也难以抽身,更何况远水解不了近渴。
李自成的这步棋实在是臭得可以,大顺军虽然在怀庆府取得了局部战场的胜利,但要老命的是,这场胜利引起了多尔衮的警觉,命令正准备南征的多铎大军悉数转而向西。李自成替弘光政权暂时解了围,做了一次损己利人的“活雷锋”。
多铎挥师西向后,迅速扭转了河南西部的力量对比,李自成的大顺军又成溃败之势。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军发动潼关战役,大顺军的大将刘宗敏战败。次年正月初四,刘芳亮部也被清军击溃。李自成亲征迎敌,大顺军还是屡战屡败,局面十分被动。
弘光元年(1645年)正月十一日,已无胜算的李自成撤回西安。次日,潼关失守,西安的东大门已经向清军敞开。十三日,李自成率残部弃守西安,经商洛向河南伏牛山一带撤退。十八日,多铎大军进抵西安。
收到多铎的捷报后,多尔衮命多铎将善后及追剿等事宜悉数交付阿济格,率部执行原定作战计划,继续南征。
二月二十四日,多铎大军抵达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准备经短暂休整后,在三月和四月间南下,一举夺取南京。
从十月发动怀庆战役,到次年四月多铎再次南征,“活雷锋”李自成以大顺军惨败为代价,为弘光政权争取到了极其宝贵的喘息时机。
在这近半年的时间里,弘光政权完全可以挥师北上,呼应李自成的大动作,彻底搅乱中原态势,局面或许还能有所转机。事实上,弘光政权面临的机遇,比任何时候都有利。以前南京朝廷不敢贸然北进,或许是担忧北京的清军大举南下,而此时全然不必有此后顾之忧,“活雷锋”李自成已经牵制了绝大部分的清军主力。多铎、阿济格两路大军被李自成吸引到了西线,清军大部主力都在跟大顺军残部纠缠,黄河一线只有肃王豪格率领为数不多的军队进行防守。
神佑大明,良机天成。天赐不取,必受其咎!
在南方,并非所有人都是脓包,很多人都看到了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山东总督(名义上的)王永吉、江西总督袁继咸等官员纷纷上书,要求朝廷派兵北上。其中,袁继咸的话非常切中要害:清军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