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争(10 / 14)
其实,郑遵谦早就憋了一口气。他与在东阳造反的许都是生死之交,许都一起义,郑遵谦就准备“加盟”,结果被父亲郑之尹关了几个月的禁闭。郑遵谦在屋里踹了几个月的墙,被放出来的时候,许都已经被左光先杀了。
潞王投降之后,绍兴也归附了清廷,郑之尹还亲自跑到杭州去剃发归降,郑遵谦心中的怒火终于喷发:见过不要脸的,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
郑遵谦举旗,绍兴城一呼百应,很快就号集了几千人,将绍兴知府张愫(原绍兴通判,归降后任知府)、会稽知县彭万里斩首,并威逼当地富绅出钱,为义师筹办粮饷。
以声势浩大的绍兴起义为标志,浙江中东部的抗清斗争进入高潮,这里犹如一座浓烟滚滚的火山,随时都有可能再一次大规模喷发。
绍兴起义后的第三天,鄞县生员董志宁等“六狂生”也顺势而起,推举原刑部员外郎钱肃乐为首领,在宁波府跟清政权交上了火。
宁波的起义进行得相当顺利,知府朱之葵(原宁波府同知,降清后任知府)被“驱逐出境”,驻守宁波的常规城防部队,还有隶属海防道的边防部队均未作任何抵抗,果断宣布“易帜”,听从钱肃乐指挥。
十五日,驻定海的浙江防倭总兵王之仁率兵抵达宁波。王之仁原是明朝的防倭总兵,杭州失陷后投降清军,继续任原职。不过,王之仁匆匆赶来,并不是来镇压,而是来入伙。有了正规军的加盟,宁波的抗清志士更是如虎添翼。
其时,从杭州撤退到钱塘江东岸的原池口总兵方国安部也在浙江东部地区活动。有浙东两大府——绍兴、宁波带头“易帜”,又有王之仁、方国安两股正规武装撑腰,浙江东部的形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地纷纷举兵响应。很快,兰溪宣布起义,慈溪、定海、奉化、鄞县、象山等地知县宣布“易帜”,再加上清军尚未深入的金华、衢州、台州、温州、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抗清势力在浙江大部分地区连成一片,事实上已经形成了“武装割据”的局面。
浙江的抗争愈演愈烈,有一个人坐不住了,他就是弘光朝廷原兵部尚书(管理戎政)张国维。由于看不惯马士英的小人做派和无耻贪婪,张国维愤然辞职,回浙江东阳老家赋闲。
眼看浙江的抗争成燎原之势,张国维意识到,事情搞得这么大,必须有一个核心人物站出来领导,否则只会被清军各个击破。他主张迎立一位皇室宗亲在浙江监国,从而协调一致对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