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抗争(5 / 14)
开战就哭了。(兵一攻城,无不流涕。)只见城墙上什么破玩意儿都往下扔,攻城的清军一眨眼工夫就被“高空抛物”砸倒一大片:有被箭射死的、有被火炮炸死的、有被铁疙瘩打死的、有被砖头砸死的、有被火药烧死的、有被粪水烫死的……
城外的清军向城内射箭,江阴百姓按照阎应元最初的安排,把铁锅倒扣在头上作盾牌,捡起满地的箭送往城墙之上,玩了一出“铁锅借箭”。清军源源不断地给城内“送”箭,城墙上的义军越战越勇。
攻了好几次,城墙没爬上去,刘良佐的部队却损失了一大半,照这样打下去,过不了几天就得全部拼光。刘良佐不干了,赶紧向南京求援。
刘良佐啃不下江阴这根硬骨头,南京又派出了作战经验丰富的恭顺王孔有德,但还是无济于事。孔有德也不是神仙,享受到的“待遇”跟刘良佐不相上下,清军只能把江阴团团围住,先这样耗着。
硬打不行,清军开始劝降,阎应元觉得这倒是一个出击的机会。七月十四日,阎应元招募的百余名勇士携带火药,以“送礼”为名进入清军大营。当晚,这群“人肉炸弹”一举报销了清军两千多人。七月十七日,义军趁清军不备,从南门而出,突袭清军大营,又干掉了一千多。
南京的多铎坐不住了,他没想到小小的江阴县城居然这么能扛,清军从山海关打到长江边,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
七月二十日,多铎派博洛和尼堪两个贝勒携带几百门红衣大炮,率八旗精兵前往江阴。清军抵达后,并没有急于攻城,而是连续十多天的炮击,导致江阴城墙多处损坏。
阎应元一边组织百姓修补城墙,一边指挥义军以火炮还击。清军的红衣大炮比较厉害,江阴义军的火炮当然也不是吃素的。火炮对轰了十几天,双方均损失惨重。
八月初六,清军开始爬云梯子攻城。这些八旗兵还真有点不好对付,因为他们身穿重甲,导致弓箭、铁疙瘩、砖头、瓦片等武器的杀伤力骤减。
艰难地打了几个回合,义军很快就总结出了新战法:放近点,用长枪往脸上刺!只听爬上城墙的清军一阵哀号,又掉下去一大片。
这一次,轮到博洛和尼堪哭了!
八月十五日中秋佳节,江阴城内家家张灯结彩、饮酒赏月,阎应元“揣酒登城啸歌”。此情此景,阎应元浮想联翩,不禁慨然长叹。
江阴只是一座没有任何外援的孤城,即便是全民皆兵也不到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