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变(13 / 16)
允成、刘承宗等人归降,何腾蛟逃往广西兴安。
湖南一役,大部分南明军队非降即逃,损失惨重。短短几个月,湖南全境已基本上被清军占领。
另外,何腾蛟还有一支“劲旅”——郝摇旗。“三王”进军湖南后,被何腾蛟派去“迎驾”(其实是“打酱油”)的郝摇旗从郴州撤离。在桂阳与清军短暂交火后,于七月撤往道州(今湖南道县),又向三百里开外的桂林靠拢。
撤到别人的地盘上,打声招呼是很必要的。
郝摇旗派人前往桂林接洽驻军事宜,瞿式耜和于元烨(时任两广总督)回答得相当爽快:不同意!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
兵力薄弱的瞿式耜、于元烨倒不是担心郝摇旗拥兵自重,主要是觉得这人出身不好。“流贼”虽受招安,但本性难移。
贼穿上马甲不还是贼吗?
郝摇旗不甘心,桂林不是挺凉快的吗?第一次接洽不成,郝摇旗又派出一个阵容庞大的“使团”前往桂林磋商——包括沿路“收容”的通山王朱蕴釬、东安王朱盛蒗、督饷佥都御史萧琦和司礼监太监王坤。
瞿式耜蒙了:多大点事儿啊,值得这么兴师动众吗?亲王、大臣都来了,居然还有个死太监。规格如此之高,瞿式耜有点拉不下脸来。但是,死性不改的于元烨始终坚持顽固立场,说不同意就不同意,别说亲王大臣加个死太监,就是天王老子加人妖也没得商量!
郝摇旗怒了,第二天就带着大军驻扎在桂林城外,向瞿式耜、于元烨示威。眼看场面将不可收拾,萧琦赶紧劝说瞿式耜出城安抚,避免同室操戈的悲剧。
瞿式耜也觉得事态严重,再这样下去的话,吃亏的肯定是自己。由于死硬分子于元烨依然立场顽固,瞿式耜只带着广西巡抚鲁可藻前往郝摇旗的大营。
郝摇旗盛情款待了瞿式耜,交谈甚欢。次日,郝摇旗入城“回访”,宾主双方摈弃前嫌、握手言和。
其实,瞿式耜同意郝摇旗在桂林周边驻军,不过是被迫承认既成事实的权宜之计。接下来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对待像郝摇旗这样有“流贼”背景的军队?在这个问题上,瞿式耜跟何腾蛟一副德性。
郝摇旗曾经得到何腾蛟的器重,那是为了排挤田见秀等人。但风水轮流转,如今投靠瞿式耜,终于轮到自己受刁难、受排挤了。
瞿式耜想不出更高超的手段来排挤郝摇旗,还是何腾蛟“一条龙服务”的老套路:扣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