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惊变(5 / 16)
的既定作战部署。由于事发突然又势均力敌,双方的遭遇战很快转入白热化,由于陈邦彦是顺流而下,又借助风向发起火攻,李成栋支撑不住,调头就跑,陈邦彦跟在后面紧追不舍。
按原定作战计划,陈子壮的部队在白鹅潭设有埋伏。黄昏时分,伏兵看到前方黑压压一片舟师杀来(其实是逃来),也没看仔细后面还有友军,就被吓得阵脚大乱。陈子壮的伏兵一乱,解除了清军的后顾之忧,李成栋转身就给陈邦彦来了一个反击,大获全胜。
第三次进攻广州失利,陈子壮逃往高明,陈邦彦率残部转战三水、高明、新会、香山(今广东中山)等地,与清军周旋。九月初,陈邦彦在前明清远指挥白常灿的接应下逃到清远。九月十九日,李成栋率大军进攻清远,南明守军寡不敌众,白常灿战死,陈邦彦被俘,九月二十八日在广州就义。
十月初,李成栋率大军至增城,与增城守军夹击在此地驻扎的张家玉,义师寡不敌众,张家玉投水自尽。二十五日,李成栋又率军清剿广州西面的高明,二十九日破城,陈子壮被俘,后在广州遇害。至此,“岭南三忠”在广东点燃的燎原之火,基本上被清军扑灭殆尽。
“三王”下湖南
广东义师的抗争虽然以失败告终,却在永历政权最危急的时刻,将李成栋的部队牵制在广州附近,极大地缓解了广西面临的军事压力。
按常理推论,“岭南三忠”困住了李成栋,永历政权就应该派军队到广东境内活动,响应义师,收复一城是一城。瞿式耜确实伺机而动,命焦琏收复了阳朔、平乐,陈邦傅又收复了梧州,但始终没有向广东派去一兵一卒,支援义师。
这就奇怪了,就算朱由榔没有这个兴趣,瞿式耜总不会想不到吧?莫非他们真的把广西当做“世外桃源”了?
朱由榔只顾跑路是性格使然,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瞿式耜也跟着在桂林“隔岸观火”,看起来匪夷所思,实际上还真的是迫不得已。
永历政权龟缩在广西、湖南交界地区,东面是广东,北面是湖南,两头都得睁大眼睛盯仔细!——“岭南三忠”在广东闹腾得挺欢,“清军三王”也正在将湖南搅得鸡犬不宁。
佟养甲在广州成为“铁板烧”的时候,何腾蛟也成了热锅上的蚂蚁,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湖南的事情,还要从隆武二年(1646年)说起。
这一年的正月,堵胤锡、何腾蛟合围武昌的作战计划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