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后方(12 / 16)
——“中央系”以大学士瞿式耜、严起恒、文安之为代表。
相对而言,这一类官员提出反对,目的比较单纯。他们秉承儒家“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的观点,认为“祖制”的权威关乎政权的合法性,绝不可破格,更别说如此离谱的破格了。
另外,对“流贼”出身的孙可望有“阶级成见”,也是他们的一贯作风。给穿马甲的“流贼”封王?没睡醒吧?
——“广东系”以李元胤、金堡、袁彭年为代表。
在他们看来,封孙可望什么爵位不重要,重要的是一旦招揽实力雄厚的孙可望,“广东系”对永历朝廷的控制力必然会减弱。因此,他们不仅反对孙可望封“秦王”,而且反对册封任何爵位,要求朝廷不跟孙可望发生任何关系。金堡也不嫌手酸,七次向朱由榔上疏,力陈“可望贼也,不可以封”。
——“贵州系”也就是皮熊、王祥两个人。
孙可望率军进入云南后,皮熊趁机“收复”贵阳,王祥则盘踞四川南部的遵义。天高皇帝远,两人悠哉游哉做起了土霸王。
他们担心,一旦孙可望得到永历朝廷的承认,势必会有恃无恐地扩张到贵州、遵义一带,自己的逍遥日子将宣告终结。因此,皮熊、王祥不希望做“牺牲品”,他们跟“广东系”一样,反对永历朝廷跟孙可望扯上关系,强调“可望容虽向正,事非革心,朝廷毋为所愚”。
唯一有些妥协态度的是翰林院编修钱秉镫。他认为,孙可望请封,正是瓦解大西军的大好时机。永历朝廷可以通过封爵,借机离间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的关系,令其阵脚自乱、不攻自破,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什么玩意儿啊?一丘之貉!
杨畏知虽然是孙可望派来的使者,但作为前明官员,内心还是向着永历朝廷的。听到大臣如此群情激奋,杨畏知也讲了几句实在话:孙可望主动请封,那是给你朝廷面子。他要是来硬的,你们哪一个扛得住?(可望固盗之渠也,曏者屠毒海内,庙社凌夷,今一旦投诚向义,岂朝廷威德所能制。)
杨畏知认为,朝廷以“虚名”,换孙可望的忠心,这也是时势需要、迫不得已。如今都混到这个地步了,还捏着“祖制”不放。“祖制”能当饭吃还是能退敌?(夫法有因革,势有变通。今土宇非昔,百务俱隳,而独于区区封议,必欲执旧法以绳之邪?)
老杨言辞恳切,但各怀鬼胎的大臣们依然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