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败局(13 / 15)
找谁的麻烦?要知道,这些粮食足以补给入滇清军长达半年之久!
二十日,抵达楚雄的朱由榔一行开始北上。冯双礼、陈建、王会、艾承业(艾能奇长子)等刘文秀旧部将领嫌带着“瓶瓶罐罐”的朱由榔行动太慢,招呼也不打,便自行迅速向建昌转移。
二十一日,断后的李定国离开昆明,追赶朱由榔。
就在此时,意外再次光顾——李定国突然“秀逗”,改变了主意,准备向滇西逃窜。
导致李定国“秀逗”的是他的铁杆心腹金维新,李定国对这个人一向言听计从。
金维新本人反对移跸四川,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他是云南人,不愿抛离故土。
其二,他跟驻守四川的建昌总兵王偏头有过节,据说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人干过一仗,他担心遭到报复。
除此以外,还有一个不能忽略的外部因素——他的背后,有人怂恿。
谁呢?
臭名昭著的马吉翔!
马吉翔最强烈地反对移跸四川,而是一心向往缅甸。如此“特立独行”,倒不是他想哗众取宠,更谈不上思想超前、崇洋媚外。缅甸比天朝还要寒碜,也没有值得崇媚的理由。
马吉翔的理由相当单纯:进入四川,死得难看!
朝廷“搬家”到川西建立根据地,归附的人会越来越多,翻出“安龙血案”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特别是文安之(当时还没死),一直对马吉翔恨之入骨。
要想提高安全系数,就必须往滇西、缅甸方向跑,让朝廷的人越跑越少,最好就剩下两个,朱由榔和马吉翔。朱由榔“裸”了,马吉翔才能绝对安全!
当然,马吉翔不敢明目张胆地说往缅甸逃。他很清楚,只要“缅”字蹦出口,李定国会一巴掌把他拍死在墙上。
于是,马吉翔忽悠金维新去滇西,金维新觉得靠谱,又来忽悠李定国,李定国被忽悠得云里雾里,然后短路了。李定国不仅自己短路,还派人通知朱由榔跟着自己一起短路,大家打起精神闯滇西。
永历十三年(1659年)正月初三,清军兵不血刃占领昆明。次日,朱由榔一行抵达永昌,留白文选驻守澜沧江东岸的玉龙关。
马吉翔算计得没错,自从转向之后,大批官员感到前途渺茫,纷纷脱离队伍,自寻出路。(还是三条路:投降、隐居、做和尚。)
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