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沧海(4 / 15)
全歼,郑军一举收复舟山。
十一月,郑成功为了加强厦门、金门防御,命甘辉返回福建,调陈六御前往舟山统管各部。
此后不久,张名振突然神秘死亡。关于死因,各种史料意见不一,主要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病死。这个说法比较合理,也最简单,但时间未免有些巧合。更令人生疑的是,张名振临终前将“浙系”旧部托付给了张煌言,郑成功却下令陈六御将“浙系”全部收编。
郑成功如此趁火打劫,便产生了第二种说法:张名振是被郑成功暗害的!这个说法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乏足够的证据。另外,如果暗杀张名振,要承担真相泄露、“浙系”哗变的风险。以郑成功谨小慎微的性格,不大可能冒这种风险。
第三种说法出自清江南总督马鸣珮的一封揭贴。揭贴上说,根据一个投降的南明军士兵交待,郑成功要追究张名振进攻崇明失利的责任,准备抓他回厦门处死,张名振就被吓死了。
尽管情节有些离谱,普通士兵掌握的信息很可能来自舟山的“路边社”,但我觉得这种说法的可信度最高。
首先,张名振是“溶浙、限浙”的最后一块绊脚石,郑成功有干掉他的动机。其次,张名振手下都是铁杆“浙系”,郑成功必须考虑“维稳”问题,不会轻易冒险。
因此,郑成功要除掉张名振,必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前面说过,张名振三入长江却无果而终,崇明又没能打下来,“浙系”内部的一些将领已经开始对他颇有微辞。郑成功以这个由头找张名振的麻烦,阻力明显要小得多,也不会授人以柄。当然,郑成功大可不必置张名振于死地,士兵的道听途说是不可靠的。
此时,张名振确实是病了,长年征战让他的身体严重透支。更主要的还是心病,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经郑成功这么一搅和,张名振郁郁而终,撒手人寰。
再来看广东方面,郑军的局面却不容乐观。
八月,郑成功派黄廷、万礼部赴潮州征粮,围攻揭阳长达一个多月之后攻陷,九月又相继拿下普宁、澄海,开局还算不错。
不过,李定国此时已经撤回广西,尚可喜、耿继茂、李率泰(时任两广总督)迅速抽调许而显、徐成功部,会同潮州总兵刘伯禄、饶平总兵吴六奇增援潮州。十二月二十四日,各部援军抵达潮州城下,与城内郑军展开对峙。
双方对峙了两个月,黄廷采纳部将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