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苏俄内战(6 / 8)
领着亚速和巴托斯克,而德国人的登陆点则是顿河北部的克里木。两者间的距离,仅仅只有几公里远而已。
然而就是这么几公里的距离,由于两国间的默契以及马尔赞已经打好了的招呼,两国在该地区居然没有发生一点冲突。在顿河河畔,甚至有远征军的士兵朝河对面的德军挥手示意…
面对协约国干涉军的侵入,还有德国人的背信弃义,虽然有国社政府偷偷提供的支持,但是俄国的布尔什维克政府情况总归是变得困难了许多。
在克里姆林宫内,列宁和斯大林等人几乎是天天开会,商讨着应该如何应对协约国干涉军和德国侵略者的问题。到了这个时候,占据俄国土地最多的中国,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一直都安分守己的关系,反而不怎么出现在列宁等人的嘴边了。
不过也是因为协约国和德国人的军事压力的关系,列宁原本就不怎么茂盛的头发,现在看起来似乎更秃了…
然而一切似乎还并没有完,就在俄国依靠着严光偷偷支援的弹药、武器和补给等对协约国和德国侵略者进行节节抵抗的时候,在乌拉尔地区突然发生了异变,对新生的俄国政权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将军…”
在乌拉尔一座房屋的房顶上,一名俄军将领拿着大衣走到了高尔察克的身边。
“晚上天凉,您还是先将衣服披上吧…”
已经四十多岁的高尔察克点点头,在接过了部下的大衣后,慢慢的披在了自己的身上,然后继续注视着远处的星空。
高尔察克,全名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高尔察克,生于圣彼得堡,父亲是海军军官。1894年圣彼得堡海军兵学校毕业,1895年-1899年派驻于海参崴。日俄战争中,曾在旅顺被日军俘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于1916年出任俄罗斯黑海舰队司令,在二月革命后支持临时政府。
在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时,高尔察克是第一位宣誓效忠临时政府的海军上将。
当时高尔察克曾经声称:“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只不过在1917年的6月17日,也就是十月革命的前几个月,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派他到美国去进行军事考察。
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在他途径日本返国时,得悉布尔什维克举行了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