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条约签订(3 / 9)
社政府在成立的时候,曾经受到过许多德国人的帮助,而且德国过去在华的利益也是相当少的那一国,因此德国在国社政府的军政两届都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哪怕是现在,在国社政府的中上层也有德国人在为国社政府的利益服务着。
所以在德国战败后,依然居住在北京的德国大使马尔赞,还有那些服务于国社政府的德国人就已经开始动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影响国社政府的上层人物,希望他们能够在德国战败后给予一定的帮助…
毕竟这时的中国的影响力已经不同于战前,在整个巴黎和会的二十七个战胜国当中,中国的影响力仅次于英法美,而高于日本和意大利,因此如果中国能够出面的话,绝对能给德国带来很大的帮助。
譬如说…
支持威尔逊的和平十四条…
这里稍稍说明一下威尔逊的和平十四条原则。
第一条.无秘密外交。第二条.航海自由。第三条.消除国际贸易障碍。第四条.限制军备。第五条.平等对待殖民地人民。第六条.德军撤出俄国领土。第七条.恢复比利时之独立性。第八条.德国归还亚尔萨斯及洛林予法国。第九条.根据民族性原则,重塑意大利边境。第十条.奥匈帝国的民族自决。第十一条.鄂图曼帝国的民族自决。第十二条.同盟国撤出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第十三条.恢复波兰之独立性。第十四条.成立国际联盟以维持世界和平。
从这十四条可以看的出来,威尔逊提出的这十四条究竟是多么的宽松。如果遵循这十四条的话,德国人也的确是能够接受。
事实上,威尔逊本人也是因为他所提出的这十四条,而获得了1919年当年的炸药和平奖。
当然,威尔逊会提出这么十四条,也是因为当时的美国国情。
在1917年4月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并成为第一经济强国,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在战争结束前,威尔逊就提出了十四点和平原则,该建议比英法两国的条件都更宽松,更容易被德国民众接受。
美国民众普遍不希望再次发生世界大战,基于此威尔逊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