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19式机枪(7 / 8)
虑枪管寿命的话,完全可以到枪管玩坏为止。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的扳机设计独特,扳机护环内有一个双半圆型扳机,上半圆型为半自动模式,而下半圆型设有按压式保险的扳机则为全自动模式,因此某种程度上也避免了浪费弹药及枪管过热的现象。
虽然19式班用机枪的性能堪称惊艳,但这并不代表其没有瑕疵的地方。事实上在可靠性上,19式班用机枪还是不如麦德森轻机枪的,而且高射速也带来了弹药补给困难,毕竟1200发/分的射速,已经超过了同时期其他轻机枪射速的两倍。
同时19式班用机枪生产所需的工时也很长,生产一挺19式班用机枪需要150个工时。而且在生产时,需要用49公斤的钢铁以钻削方式才能制造出12公斤重的19式班用机枪,在生产的过程中很多的钢铁都被浪费掉了。
不过瑕不掩瑜,19式班用机枪的高性能还是得到了陆军的青睐。
而且虽然在生产成本上比较高,但也不可能高的过麦德森机枪。
虽说已经国产化多年,但因为麦德森机枪的结构复杂而且零部件过多,所以每挺机枪的成本依然高达400多银元,而12.7mm口径的马克沁机枪的生产成本也不过800多银元而已。
19式班用机枪的生产成本虽然很高,但还是无法和麦德森相比的。
何况19式班用机枪不但可以作为压制武器,也可以当作高射机枪用,还能安装到车辆上去,和后世的通用机枪也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虽然当时还有其他几个型号的机枪作为候选,但最终陆军还是选择了19式班用机枪作为麦德森轻机枪的替换机枪。
白军所拥有的19式重机枪的确是让伏龙芝吃了一惊,但战争的结局很少会因为一件武器而改变。装备的作用的确很重要,但武器制胜论真的有效的话,后来统治中国的也就不会是tg了。
在战争中除了武器外军官的指挥能力,士兵的作战素质和军队的士气以及后勤都是很重要的一环。
而高尔察克的白军除了第一样外,剩下的几乎全都不具备,因此战争的结局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好了。现在高尔察克在托博尔斯克所作的一些,都不过是垂死挣扎而已。
何况高尔察克手里的19式重机枪一共也不过一百多挺,要是一百多挺重机枪就能改变战争结局的话,那可真是天大的笑话了。再说伏龙芝的手里,也有一千多门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