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兵舰救灾(3 / 8)
,作为海军大臣的加藤友三郎已经大声道。虽然是刚刚上任没多久,但是这个时候加藤友三郎也不得不表态。
这时陆军大臣山梨半造也同样开口道。
“没错,而且谁知道那些中国人是不是来趁火打劫的!”
其实在场每个人都知道,中国人不可能在这个时候派军舰来日本趁火打劫,不过让中国人的军舰开进东京湾,对日本政府来说始终是一件无法接受的事情,所以其他人也都接受了山梨半造的观点。
其实在历史上,在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时候,中国也曾经派出过军舰到日本来,为日本人运送一些急需的物资。
当时的中国政局,也如同日本一般,处在波动当中。这年6月份,在曹锟等人的逼迫下,大总统黎元洪被驱逐,而参与驱黎的国务总理张绍曾也随即辞职,依照法律规定,由内务总长高凌摄政,代理总理职务。
这一摄政内阁在日本大地震次日(9月2日),就立即派人前往日本驻华使馆表示慰问,展现了极其罕见的高效率。9月3日,内阁召集会议,外交总长顾维钧提出,对于日本震灾,“我国本救灾恤邻之义,不容袖手旁观,应由政府下令,劝国民共同筹款赈恤”。
内阁一致通过了5条援日救灾决议:除了分别电令驻日代办张元节、驻神户总领事馆紧急调查灾情之外,拨款20万元援助日本,并要求“各省长官联合绅商地方团体组织日灾急赈大会,与政府一致进行”,同时“派遣商船运送粮食药品,及红十字会赴日”。
当时令中国人柔肠寸断的日本,不久前还在令中国人咬牙切齿。
这一年,日本本应归还租期届满的旅顺、大连。旅大是由俄国在1898年强租的,租借期限为25年,正好在1923年到期。日俄战争后,日本打败了俄国,就继承了这个租约。但是,对于25年的租期,日本人并不满意,他们希望永久持有这两个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的军港城市。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二十一条”,遭到袁世凯巧妙地拖延。在国际压力下,日本放弃了部分要求,最终以武力为后盾,逼迫袁世凯政府签订了条约,这就是所谓的“民四条约”(民国四年签订),其中规定“将旅大租借期限及南满、安奉两铁路管理期限延长为99年”。
对于刺刀威逼下签订的“民四条约”,从袁世凯开始,中国历届政府都坚决不承认其具备法律效力。在引发“五四运动”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也对此进行了力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