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吞并奥地利(4 / 7)
38年1月到1939年1月),帝国总理府的核心是一个巴洛克风格的宫殿式建筑。最早是1730年建设的。之后1796年买给radiziill家族。1875年成为德意志帝国首相俾斯麦的官邸。这里有较好的地理位置,使首相的工作方便。1878年进行现代化改造。魏玛共和国时期依然作为政府办公大楼使用。
1933年秋天,希特勒召见了施佩尔与保罗·路德维希·特鲁斯特,就建造新的帝国总理府一事进行询问。之后希特勒任命施佩尔为新总理府建设委员会的首脑。希特勒强调为方便集会和召见大众而建造一个俯瞰群众的高台,避免自己在街头被热情的群众包围。于是施佩尔设立了“历史的阳台”。我们今天还能在过去的新闻中看到希特勒在阳台向人群招手的画面。施佩尔在的回忆录中写道,希特勒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在一个剧场舞台的空间上,自己成为群众顶礼膜拜的领袖。
“历史的阳台”作用是希特勒的自我展示和接受德国民众的崇拜。新的第三帝国总理府则是象征德国进入一个新的第三帝国时代。希特勒说:“在1937年12月和1938年1月,我决定解决奥地利的问题,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无论是从象征性和功能上,旧有建筑无法满足。我要求艾伯特·施佩尔教授于1938年1月11日到1939年1月10日必须完成总理府的建造。”
根据新总理府建设委员会的历史档案,施佩尔回忆录完全是虚构的。详细的规划工作在1935年开始。同年希特勒自己设计了总理府轴向建筑与街道拓宽的计划。
事实上,1935年开始购买周边的房产。1936年就进行了拆迁。施佩尔在1936年6月进行建造。该项目还得到预算上优先进行的工程。那么是什么原因要进行入此快速计划。答案是在希特勒的计划中这是强大的大德意志帝国的象征,新扩建的帝国总理府要在德国合并奥地利时期完成。
施佩尔在1939年1月建造完成了总理府的建造。该建筑特点是巨大封闭的建筑里有大量高而大的空间。接待区,长廊,大厅,全部是高大的厅,十分长,空荡荡的没有任何功能。大与高的厅一间接着一间。即使是沿中轴线,规划也是完全单向的。从威廉大街的大门到希特勒的办公核心地区,到访者没有返回的路线。只能可笑的按照进入的路线返回。这座府邸毫无利于行政办公与住宿的优势和特点。它实际是一教堂的用处,用于宣传国社党。总的建筑风格是要使来访者产生紧张,压抑,屈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