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巴巴罗萨(2 / 6)
军摧毁乌拉尔工业区,从而击败苏联。
巴巴罗萨计划出台半年后,苏联还浑然不觉,1941年5月1日。莫斯科红场举行阅兵式纪念国际劳动节,虽然英国等国和苏联间谍多次向斯大林汇报。德国将在1941年夏进攻苏联,但斯大林认为。英国和德国的战争见分晓之前,德国还没有能力进犯苏联。他甚至怀疑,这是英国间谍为了将苏联拉入对德作战的陷阱而捏造的。
但是斯大林的判断却是错误的…
(据俄罗斯学者鲍里斯·瓦季莫维奇·索科洛夫出版的《二战秘密档案》一书中披露,斯大林还曾有一个进攻德国的“大雷雨计划”,该计划还比巴巴罗萨计划更早出台,只是由于苏联的战争准备还没有达到进攻的要求而被德国的巴巴罗萨计划先行一步。)
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不爽是由来已久的,而这时的苏联不但是最大的,同时也是唯一的一个共产主义国家,在这种情况下德国对俄国的进攻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何况希特勒一直索求着所谓的生存空间,在希特勒的《我的奋斗》一书里,他清楚表示德国人民必须追求所谓的“生存空间”也就是土地和资源,而这个生存空间应该能在东欧找到,所以苏德两国可谓是必有一战。
既然终归是要有一战,那自然是先下手为强…
在德国和苏联于1939年联手侵吞波兰之前,两国便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表面上这是一个互不侵犯的条约,借由分割波兰等国家来划分德苏两国的边界。这个条约震惊了全世界,因为两国长期以来一直对彼此抱持敌意,而且两国的意识形态也完全相反。由于这项条约,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展开了大量的外交关系和贸易,苏联提供石油和原料给德国,而德国则提供高科技给苏联。尽管这项条约的签订,两国仍然对彼此的一举一动抱持强烈猜疑心,不久后这段短暂的和平关系便以战争的彻底爆发告终。
希特勒一直希望攻克西俄以剥削当地的斯拉夫人。因此他签订这项条约只是为了短暂的方便,再加上希特勒和斯大林两人都对攻克领土抱有极大野心,而双方的意识形态差距则导致最终的冲突爆发。
再加上在和芬兰的苏芬战争当中,遭受过大清洗的俄国军队向世界展现出了他的内部腐化和极低的战斗力,使得希特勒本人认为只需很短的时间就能征服俄国。
我们只需要踢开门,里面整个腐烂的结构就会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