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9章 战斗(3 / 11)
混血儿郑昭带领500名部下突围而去,并在1767年10月率军收复阿瑜陀城,建立吞武里王朝。郑昭的父亲是潮州人郑镛,原籍广东澄海,移民暹罗后发迹;母亲是泰人妇女。郑昭在执政期间(1767年-1782年),鼓励潮州人大批涌入泰国。他们有的从商,有的从事垦殖种植甘蔗与胡椒,以供出口。在湄南河东岸靠近今王城处,开始出现一个的华人聚集区。郑昭死后所建立的王朝,为却克里王朝,泰国的皇家贸易空前繁荣,华商参与其盛,大批移民涌入。拉玛一世乃在今日曼谷唐人街的核心地带,兴建了一个华人商业区。
随着1850年代经济的蓬勃发展,加速了华人移民的步伐。19世纪上半叶时,华商季节性地涌入泰国。到了下半叶时,一种有组织的预付船票应运而生,导致大批劳工移民的涌入。到了19世纪末,泰国华人已遍布各地。
绝大部分华人来自广东与福建。在20世纪初,潮州人占绝对优势,占40%,其他如海南人18%,客家人16%,福建人16%,广府人9%。潮州人之所以占尽优势,除了郑昭王的厚爱及连锁性的移民外,另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曼谷与华南间的轮船通航,要以汕头为最早,大批潮人从这里下船到泰国去。
也是由于这种密切的联系,使得泰国华人在泰国的政治地位相当的高。自泰国第18任首相阿南·班雅拉春起,几乎所有首相都有华人血统。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泰国就不会排斥华人了…
在泰国,华商是泰国的重要经济支柱,当地有不少大型企业都是由华商开办。
然而,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所发生的事,加上华商长袖善舞,渐渐把握了泰国的经济命脉,使当地开始出现排华情绪。华人为求自保,都主动放弃原来的中国拼音姓氏,而改用有相同意思的泰语文字来当作他们的姓氏、甚或采用当地原有的姓氏,这运动后来称之为“改姓名运动”。以泰国第20任首相川·立派、第23任首相他信和第25任首相沙马为例,他们皆是泰国华人,也有中国人的姓名,但在在职期间都只用他的泰国姓名来介绍自己,而非原名。
但自从1990年代开始,泰国连同其它四小虎成员的经济开始起飞,群众的态度开始转化。当地传媒制作节目,讲述华人在泰国历史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强调他们与泰国的其它种族一样,都是泰国人。
另外华人在泰国是一个重要族群,约有850万人(2008年),占总人口的12%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