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登陆澎湖(3 / 7)
来撑场面。
由于太平洋战争初期的顺利,再加上美国几乎没有一种战机能够抗衡零战,日本人的信心开始像爆炸一般的增长。也因此,虽然明知道中国已经服役了最新式的活塞战斗机,但也认为零战完全能像在太平洋战场上和中国最新式的战斗机进行压倒性的战斗——最起码也是势均力敌。
事实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的太平洋战场,零式也的确算是一种不错的战斗机了。毕竟其装备的不过是一个1000马力上下的渣发动机。
非常低的翼负荷、失速特性良好、低速下的操控反应极端灵敏,这些都是零式的优点。
当然这也是由于航舰的起降安全所需,并基于当时日本极端重视水平回旋能力的思想所致。以上诸多特性成就零式战斗机极为优异的水平面回旋能力,无论回旋半径或是回旋率都超越盟军当时参战的主力机种。该机优异的水平面回转能力,令盟国飞行员很难从后紧贴零式的航道从而获得开火机会。反之,零式战斗机出众的回旋能力令零式战斗机在初期的近距离空战中经常处于优势。
另外与同时期战机相比,零式还有着远到不可思议的航程。
中高度以下良好的爬升率,瞬间爬升率几乎媲美特技机。即使被咬尾,一两个翻飞后就可能将情势逆转从而反咬敌机。
作为舰载机而言,相当良好的全向视野。
以同时期的战机而言算是比较早搭载20mm机炮的机种,对早期防弹相关设备不完备、结构也并不强韧的各国战机而言,该口径等级的火力非常具有威吓性。而且将单发轻型战斗机击落四发重型轰炸机的可能性大大提高。这等火力是同一时期较零式战斗机为机敏但武装只有两挺机枪的一式战·隼所难以迄及的——只不过零式搭载的20mm机炮据说是二战时期最渣的一种20mm机炮…
零式装备的20mm机炮是九九式机炮,九九式机炮的制造技术为第一代大口径空用机炮设计,即反冲式进弹结构。反冲式虽然设计简单,但是以后座力作为机枪连发射击的力量来源使得枪身与装载设施需要一定强度才不会被后座力给震坏。而1920年代采用钢管甚至是木制骨架的战斗机无法承担过大的后座力。
为了将机炮安装在1920年代的战斗机上,因此机炮除了减轻重量以外,还必须使用减装药的子弹来降低后座力对机体结构以及枪身的影响。如此一来虽然成功安装在战斗机上,但是子弹的低初速以及短射程成为了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