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7变故(1 / 5)
盛春时分,小镇上阳光烂漫,鸟语花香,一片生机勃勃。
为着“文化交流会”的事,江沅思考一晚后,同全体成员开了一次会,最后一致决定拥护她的领导,众志成城迎难而上。
决定后众人又拍定了表演曲目,昆曲的著名曲目有很多,譬如《玉簪记》、《牡丹亭》、《长生殿》、《西厢记》……一番商议后选择了昆剧的代表作《牡丹亭》。关于角色分配,江沅一贯擅长唱闺门旦,从前就凭杜丽娘这个角色斩头露角,隔了数年再唱杜丽娘,自是当仁不让,也算是团长带头开演的第一个曲目了。而其他的生旦净末丑各个角色,众人也一起商量安排,确保妥当合适,保质保速。
一番布置后,便开始忙碌起来,艺术团的场地还未完全施工完毕,众人就挤在小礼堂里练习。
早春的小镇清晨,笼罩在淡而微凉的曦光中,礼堂却弥着一股热烈温暖的气息。
这些从前的老戏骨们,时隔多年再捡起自己曾热忱努力过的昆曲,虽然都因太久没唱而生涩坑洼,但每个人在团队的感染下斗志昂扬,都希望加倍练习,能重振昔日风采。
经过了一些日子的勤奋练习,团里众人的表现果然有了起色,而另一侧,为了能给这半路重组的班子更好指导,也为了能有人在专业上能更严格的把关,江沅还花了一番功夫将自己过去的导师请了过来,就是那个曾将她收入囊中,准备当入门弟子好好栽培的国家戏曲大师黄保川先生。
对江沅过去因判刑而痛失大好前程的事,黄保川曾一度十分痛心,她活了快六十岁,晚年最看好的就是这个差点收入室的小徒弟,虽然江沅因意外没有真正拜入门下,但她内心还是将她当做半个徒弟来看。
但最开始黄保川先生对江沅创办艺术团一事持谨慎的态度,在江沅上门邀请时,她对江沅说:“丫头,撑起艺术团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江沅没有反驳,只是将自己外公的事迹讲了出来。
黄先生静默片刻,似乎是被那个一生都在为戏曲至死不渝的人打动,末了她说:“好。”
黄保川先生果然说到做到,几天后来到了小镇,对江沅的艺术团进行指导。
一流戏曲家的到来,在艺术团引起了不小轰动,不少人是听着她的戏长大的。在看了艺术团的整体水平后,黄保川先生指出了不少弊端,也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指正,艺术团在她的指导下,更加斗志昂扬。
黄先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