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采矿(5 / 13)
杜玫听杨矿主说一个工人一年几千,不由的一愣,因为高平江他们付的工钱是每人一个月一千,阿西木是每月2500。当时杜玫就觉得低,开矿这样的重体力活怎么才挣这么点,没想到杨矿主这边还要更低;但是转念想想,河滩上捡玉的也很辛苦,也是工作条件恶劣,才挣3000多一年......
杨矿主解释,他这里外省的农民工,就几百一月,维族人就要高些,因为他们体力好,能干汉人干不了的活。他队里的重活,危险的活,都是那两个维族人完成的。
上山的第三天起,高平江把人马都撒了出去,叫大家去找矿,如果有疑似优质矿脉,就敲一块玉石带回来看看。北京来的几个则跟着阿西木一座山一座山的寻矿。每天上雪线探矿,上山下山,回到营地,都一个个累得骨头像要散架,却天天都一无所获。
杜玫这才知道,为什么寻矿脉那么难,不是矿脉不好找,恰恰相反,阿拉玛斯矿区的每座山上到处都是玉脉,一条又一条,呈条状跟岩石伴生,一般宽半米到一米,让人根本不知道挖哪条才好,但是张子淳跟高平江认为没一条值得挖。
张子淳给大家看手里的几块样品:“都是青玉,青白玉,而且品质不好,都是三级或者三级以下。”原来玉料分一级,二级,三级,一级质地细腻坚密,颜色纯,油脂状,二级颜色泛灰、泛黄、有蜡状感,三级的话,就有石花,裂,杂质。
高平江说:“阿拉玛斯这几年出的山料,杂质多,很容易裂,雕刻起来,师傅们有时会先乱敲打一番,让它先裂完再说,省得做无用功。”
辛涛说:“这些玉石是书页式层叠结构,受力后容易开裂,这是阿拉玛斯岩石的普遍结构。但是,这不是阿拉玛斯的主脉特征,主脉不是这情况。主脉是典型的毛毡状结构,透闪石微晶—隐晶质集合体,粒度极细,韧性急强......”
但是主脉在哪里?那条肯定存在,但是断裂。移位,隐藏,消失的主脉在哪里?
人马在阿拉玛斯驻扎了整整一周,找不到一条值得挖一下试试的矿脉。最后,阿西木说:“我们要么去赛都库拉木看看,七十年代,曾经有人在那里挖到过一条富矿,颜色很白,一级白,矿很长,当时来不及深挖,雪就封山了,第二年,再去找,矿洞塌了,找不到,从此大家年年都在找那个矿,但是一直没找到过。”
几乎每一种矿,每一个矿区都有这样的故事流传,传说中有那么一条富矿存在,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