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6 / 10)
雕塑,基本看不出任何历史痕迹。
佟彤给高茗看了照片,又说:“当时的档案大约也都被炸毁,所以你一直没寻访到……”
高茗眼圈红了,不相信地追问一句:“真的找不到了吗?”
谁能接受自家过世的长辈“死不见尸”呢?
但,在那个年代里,马革裹尸、不知埋骨何处的英烈,又岂止高博朗一个人呢?
佟彤宽慰她:“我上网查了下,抗战期间,这种下落不明的烈士很多很多,无名烈士墓里有专门的追思区,网上也有祭奠入口。你去那儿祭奠的话,想必太爷爷会知道的。”
战争时期牺牲的不知名人士太多了,佟彤上网查询的时候发现,很多人的资料都还是“志愿者整理中”。她义无反顾地捐了一千块钱给志愿者团队。
然后她还查了故宫档案,还真发现了自己“当年”遇到的那几位学者。他们幸运地都等到了胜利的那一天,回到故宫博物院继续工作研究。其中那个年轻的齐先生甚至活到了佟彤出生以后。
但对于乱入的她和希孟两个“志愿者”,就没找到任何记载,大约是被当做无数“失踪人员”中的一部分,遗憾地忽略掉了。
谢天谢地。
高茗将那一堆五花八门的资料小心收起来,捧着几张速写看得入迷。
半晌,她忽然站起来,摸出手机开始拨电话。
“小佟,你现在有时间吗?”她激动地问,“我要去我太奶奶家。”
“三位请进请进。喝点什么?”
装潢精美的郊区小别墅里,护工推出来一个穿着睡衣的银发老奶奶。
她窝在轮椅中,后背紧贴着身后的毛巾,沟壑纵横的双手紧紧握着轮椅扶手,紧张地看着门口的来客,好像认生的小孩。
她的脸已经缩得很小了,仿佛骨肉都已被时光榨干。但依旧能看出周正的轮廓骨骼,让人意识到她年轻时必定是个养尊处优的美人。
别墅内部装修简洁,有着一切老年人需要的无障碍设施。墙上挂满了黑白照片,从一个抱着婴儿的明媚少妇,到一群穿着工装的先进生产者合影,到热热闹闹的三代同堂全家福,到彩色的“长城游览纪念”……根据照片上主人公的容貌变化,看至少跨越了五十余年。
一些显眼的拐角、走廊里,也整齐放置了许多老式家居用品,什么搪瓷杯、热水瓶、单位奖励的笔记本……如同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