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考试(2 / 9)
年长的儿子二十五叫永昭,已经搬到工厂宿舍去住了,汤豆和汤母还有他和他18岁的女儿叶子和5岁的小儿子明亮五个人往在六十坪的安居房。
这个安居房除去厨房和卫生间之后,人能行动的地方就没有多少。
再上日积月累越来越多的家当,见缝插针把这屋子挤得满满当当。
现在汤母又怀了孕,孕像还特别不好更没法工作,家里主要靠王石安在居住区管理办公室和永昭在工厂的一点微薄薪资过活。
汤母的意思,等今天学校考试完,拿了高中毕业证明天就让她去找工做。每天吃饭的时候都要提。
“这样就差不多了,现在不比以前。反正你成绩一直也不好。”并且供起来也费劲。
王石安每个月五百块新钱,永照三百多,凑起来都没一千,虽然现在工资低,物价相对也便宜,但一家人每个月吃饭、水电费加上必要的开销都得花七百多,有时候有个意外花费还得赊账——因为有小孩,意外格外地多,毕竟小孩太容易生病了。所以王家一直处在赊账过日子的状态。
再者,虽然还是有中央政府,但对地方的管束并不像以前那么大,也不会给学校拨款,学校得收学费才能维持基本运营,要不然书本从哪儿来?人家老师也得吃饭,所以学校现在也不是义务教育了,一学期得交五百块钱。
家里两个孩子在读书,就是一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一比很大的支出。
并且,汤豆听徐大妈说,现在还正常转动的大学只有一个。但因为网络瘫痪信息闭塞,徐大妈也不知道学校在哪儿。她只是经常很坚定地表示“必须得去读大学。现在的学校不一样了,有很多我们以前不知道的知识。这些知识很重要。”人们都觉得她神经病。
饭都没得吃,读什么大学?
哦。徐大妈是汤豆的老师。
她负责高三(现在叫十二年级)所有的课程。学校一共只有二十个老师。但有十二个年级,七千多个学生。高三就有大几百人,分成几个大班,每次徐大妈上课得用扩音器,在阶梯教室坐得太靠后会连黑板上写了什么都看不清。
汤豆有时候会想念以前的高中和老师还有同学。
那时候教室有中央空调空气流通好,不会像现在这样每个人都呼吸着别人吐出来的气息。
但现在环境更差,汤豆却反而不再像以前一样上课心不在焉了,她发现,学习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