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3 / 8)
。
眼下是七月中旬,而他和家人最后商定在开学前十天奔赴沽市,提前去适应适应环境,万一水土不服也能休息两天,不用急着到学校报道。
一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李红枝便开始和苏玉秀开始收拾打包到时他们一家四口去沽市的行李了。
没错,一家四口。
在温向平提出要给一家六口人迁户口去沽市的时候,苏承祖和李红枝拒绝了。
“人都走了,地里咋办。”
李红枝把甜宝的衣服留几件换洗的出来,剩下的好料子的全给装进了包袱,手边还摞了一叠温朝阳的。
这些衣服都是温向平让买的,不止甜宝,一家人全有,只两个孩子长得快些――就这半年,温朝阳已经窜了一个头――因此买的多,还全是好料子,只一件就要几十块钱。
李红枝嘴上嚷着“花这么多钱”、“浪费”,可却打心眼里为温向平疼宠自家女儿外孙高兴,何况女婿还能记着孝顺他们这两个老的,到哪儿村里的老太太们不看着她身上的好料子眼露羡慕。
就是赵队长家的翠英大姐也不如她衣服又多又好呢,还有什么可不知足的,还要跟着跑到沽市去。
那天宋恒来的时候,她可是听见了,据说沽市花钱花的可是了不得,房子更是贵的不行,哪怕是随随便便租一间,一个月下来光房租也顶得上他们在地里苦干一个半月的全部收入了。
而且哪,房子越大,花的钱肯定越多,温向平带上玉秀和两个孩子租个两间屋的就能行,他们两个老的跟上去,就得多掏一间屋的钱,多不值当啊。
更何况,女儿女婿一家四口走了,就剩她和苏承祖,要是他俩也走了,队里该分给他们的活儿要匀给谁去,每年不但一点工分没有,到头来还要给大队交当年的公用费,也就是一年白白扔大几百块钱!
节俭了一辈子的李红枝哪里舍得呦。
苏承祖也更喜欢乡下自在宽敞,不乐意城里头地方小,嫌憋得慌。
除此之外,这年头的地可不是想种就种,不想种就拉倒的,到时候被扣一个“好逸恶劳”的帽子也是麻烦。而且他们的户口可都在大队里头落着呢,轻易签不出去,要不是温向平考上了大学,能带着他们改户口,他们也是出不去的,就算要迁,人家也不会同意把一家人的全迁走的。
听李红枝这么一说,苏玉秀也就明白了这个理,于是点点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