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6 / 15)
存五,城外乡野遭受抢掠更加严重,不少百姓都逃离家园,说不定再也不回来了。
能逃走的大多是青壮年,留下来的多是老弱病残。
没有足够的劳动力,重建怎么开展?
总不能所有事都由庆军来做吧?
他们天天也很忙的。
城门被撞破,要换新的;房子被烧毁,要建新的;府衙被破坏,也得重新修缮。
凡此种种,都需要许多原料和工匠。
好在楼喻这次带来不少物资和匠人,可以提供短期援助。
霍延快马赶到营帐,掀帘而入,就见到楼喻伏案写字。
一阵寒风见势钻入。
楼喻抬起头,眉眼皆生笑意:“你这仗打得也太快了,快来坐。”
“殿下怎么来了?”霍延在他对面坐下。
楼喻道:“我总得亲自来看看沧州城什么样子。阿蔚怎么样了?”
“前几日沧王、沧王妃下葬后,他就一直待在府中。”
霍延言简意赅,他对其余人并不没有太过在意。
“等会儿我去见见他。”
楼喻单手支颐,望着霍延,“朝廷下令沧州事务暂由‘韩昀’代理,在新任知府来之前,咱们还是可以做点事儿的。”
“嗯,府衙相关书册我都整理好了。”霍延道。
楼喻由衷感叹,霍延总是能提前猜出他的意图,并默默执行。
他确实需要翻阅沧州府的一些文书及案册,了解沧州府各行各业的情形,才能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重建措施。
“那就先去府衙。”楼喻兴冲冲起身。
霍延问:“倘若到时候新任知府要与‘韩昀’交接事务,该如何?”
“不如何。”
楼喻已经考虑过了。
朝廷之所以迟迟不能定下知府人选,可见有很多人不愿过来,愿意过来的又没有背景资历。
如此,最终的结果无非有三。
一是,朝廷故技重施,既然韩昀能够总管两州军务,那么郭濂也可以总掌两州政务。
二是,朝廷最终决定派遣新任知府,但这个知府原本无权无势,只是个小人物。
三是,有权有势又有胆量的人,主动请缨来当沧州知府。
一和二对楼喻来说是有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