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五福晋148(3 / 7)
倍,平均亩产能达到四百五十斤,再好些的田地里,甚至能达到亩产五百斤。
其实,安清这杂交育种成果在康熙五十六年左右就已经小有成果了,但那会储君位置空置,京中形式又那般紧迫,他们折腾不起,便只能暂时把这事压着,她也只能默默在府里折腾。
好在当初王府里建了小型的农事试验场,不然这些年还真不够她这些年折腾的。
所以,这会除了安清、胤祺和弘昂清楚这杂交种子的产量惊人外,外面还没有露出一点风声去,这保密工作做得确实很好。
母子两人在水田区转了一圈后,弘昂拔了几株水稻秧苗,准备带回庄子上的实验室里研究。
这实验室是安清育种用的,庄子上这个是今年刚建的,恒亲王府里一直都有,算是他们之后在这边的工作间。
从田地里回来后,安清和弘昂并未着急回各自的院子,而是直接来到了实验室这边,弘昂一进门便很是轻车熟路的到显微镜前,开始观察起了他带回来的植株。
安清则是来到桌案前,把今日在田间授粉的一些数据简单记录一下。
“额娘,您来帮我瞧瞧这株水稻。”弘昂道。
安清放下笔便走了过去,在显微镜前认真看了起来,弘昂带回来的这水稻是试验区内的,不是他们今年大面积种的那个品种。
其实,这些年在育种过程中,杂交小麦实则是比杂交水稻研究速度要快上不少,因有着上辈子的经验和先知,她基本是站在伟人的肩膀上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不仅少走了许多弯路,目标也很明确。
但有一个问题是,地域限制,小麦本就是北方作物,研究起来没这方面顾虑,但水稻却有。
水稻和橘子树一样,南北之间有着不同的类别,南方种植的水稻一般为籼稻,北方种植的水稻一般为粳稻。
口感、外形等先不说,两者最显著的不同便是耐热性,像粳米耐热性就比较差,种在南方就不太合适,籼稻耐热性比较好,则适合高温多雨的亚热带地区,所以,南方比较合适。
像袁隆平爷爷研发的杂交水稻便是以籼稻为母本的,更适合在南方种植,所以,袁隆平爷爷本地团队的水稻实验基地主要在海南、湖南等南方地区。
安清上一世的研究课题也基本是这个方向,但她因之前无法去南方常住,便只能转而研究以粳米为母本的杂交水稻,进度上也相对来说慢了一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